網上中國球迷們和韓國球迷吵得不可開交,很多人都因為這次事情學會了翻墻。
而在遙遠的澳大利亞,卻很風平浪靜。
因為中國隊還有一場小組賽要打呢。
第三場小組賽,中國隊對陣朝鮮隊。
高崢沒有出現在首發陣容中。
佩蘭對首發進行了大幅度的輪換。
其實和朝鮮隊的比賽可以被看作是四分之一決賽的熱身賽,因為朝鮮和韓國隊足球風格有些類似,都是作風頑強的球隊。有些韓國的對手球隊還會專門找朝鮮來打熱身賽呢。
結果中國隊不需要刻意去安排,在小組賽第三輪就實現了這個目標。
讓包括高崢在內的主力球員替補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休息。
另外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鍛煉替補球員們的絕好機會。
這場比賽剛剛開始,亞洲杯上第一次獲得首發的孫科就為中國隊先拔頭籌。他進球的時候比賽才開始了四十四秒鐘。
當時朝鮮隊后防線上出現失誤,后衛回頂給門將的時候,用力過輕,結果被積極前插的孫科抓到了機會,搶先一腳捅射,將足球送進了朝鮮隊的球門。
中國隊在擁有了一個非常好的開局之后,逐漸掌握住了場上局勢,甚至還打出了一次被解說員驚呼為“巴塞羅那式”的前場進攻配合,只不過最后余海在門前跟進的稍微慢了一些,錯過了擴大比分的機會。
在第四十二分鐘的時候,中國隊終于再次取得進球,由孫科在后點魚躍沖頂,將比分擴大成了2:0。
兩球領先之后所有人都放下了心來,覺得這場比賽肯定是拿下了。
哪想到下半場風云突變,朝鮮隊一上來就猛沖猛打,充分利用他們作風頑強,善于拼搏的特點,搶的中國隊的球員們有些自顧不暇。
第五十五分鐘的時候,朝鮮隊一次射門被門線上的中國隊球員解圍出來后,足球卻撞在了回防的高林后背上,又彈進了網窩。
中國隊被朝鮮追回來一球。
扳回一球的朝鮮隊士氣高漲,越打越猛,而中國隊則有些慌亂。
上一場對烏茲別克斯坦的比賽,大家還在稱贊中國隊其他球員在高崢被限制住之后,表現出色。結果這場比賽當高崢不在球場上的時候,中國隊有些原形畢露的意思了。
此時大家才知道,決定中國隊其他球員表現好壞的根源在于高崢在不在場上。要是高崢在場上,哪怕他暫時被對手限制住了,也可以給其他隊友提供幫助和支持,而且最重要的支持是來自于信心上的——只要高崢還在場上,其他的中國球員就不會慌亂,因為他們相信高崢總是會有辦法來解決困難的。
但如果高崢人都不在場上,那就算他能力再突出又有什么用呢?
面對朝鮮隊咄咄逼人的攻勢,中國隊踢的相當被動,和上半場基本上是判若兩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