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大片,多指整合華語電影精英甚至部分世界電影精英,來共同打造的華語影片,它們不但樹立了華語電影品牌,對引領華語電影美學和產業朝世界電影潮流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只是,打出“大制作+大明星”等旗號的“華語大片”多聚焦武俠等題材,扎堆生產導致審美疲勞!”
“我還是認為國產電影想要追趕好萊塢,必須要要有大片!”
“過去中國拍電影像作坊式生產,但未來電影產業需要達到更高的專業化程度。這樣的轉變意味著電影產業的升級。我們必須要建立起一支工業化的隊伍,這樣才能撐起中國電影,都去做喜劇片、劇情片,是不對的!”
“電影是文化對外交流和輸出的重要形式,美國的好萊塢就是最好的例子,推行所謂的大片,宣揚美國精神。中國電影想走出去,重工業電影不可或缺,這是電影發展的必然、文化輸出的必然。”
《財經》專訪,張俊生提到了票房和口碑:
“我真不在乎票房,就算虧了又能怎么樣?我照樣該干嘛干嘛!”
“…觀眾肯定能看出你的缺點,但是他們比較厚道,不說而已…”
“我覺得自己還算運氣好,拍了幾部戲票房的都大賣了,可能是因為我跟主流觀眾的想法比較接近吧…”
“十億是個坎,能賣到十億我當然很高興,賣不到也無所謂,我又不缺錢!”
“其實我知道觀眾喜歡看什么,《人在囧途》、《泰囧》的大賣,已經驗證了電影娛樂時代的到來,所謂的娛樂時代其實可以翻譯成喜劇時代!”
“…國產電影最終還是要靠我們這些內行,外行可能會賺錢,可是他們不會尊重市場,更加不會引領觀眾…”
《三聯》專訪,張俊生又提到了《大地震》拍攝始末,全方位揭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渣浪專訪,張俊生則說了《大地震》的海外成績還有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總之,不遺余力,能上的專訪,夠逼格的綜藝基本上上了個遍。
效果不錯,一周下來,《大地震》票房不僅成功破九億,還拿下了第四個周冠軍。
截止五月二十二,上映三十天的《唐山大地震》總票房總算破了十億…
內地票房10.08億,超過《泰囧》近在咫尺。
張俊生心滿意足在微博上公開了‘十億’票房的慶祝海報。
不僅如此,《大地震》如約拿到了延長上映的密匙…
雖然延長公映對票房的加成作用算不上多高,但是至少也能增加兩三千萬的票房成績。
粉絲們不管這些,已經開始慶祝:
“影史第一,張俊生再度封王!”
“《唐山大地震》破十億!”
“再次刷新記錄,《唐山大地震》傲視群雄!”
……
《大地震》,北美接近下檔,畢竟暑期檔已經來臨,院線也得考慮把放映廳讓給大片。
累計票房6800萬美元,超過《英雄》,暫列北美外語片第五名,僅次于《臥虎藏龍》、《美麗人生》還有《倩女幽魂2、3》兩部…
這個成績足夠頂峰通過DVD還有視頻點播大賺一筆了。
歐洲,比預期的更好一點,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五國的票房都破了千萬美元,尤其是法國,總票房接近3000萬美元,《觸不可及》讓張俊生在法國很有名!
其他地區的表現只能說一般,累計總票房接近一個億;
亞洲市場,表現也超過了預期,在一眾好萊塢大片夾擊下,依舊刷下接近九千萬美元的總成績;
尤其是日本市場,刷下了46億日元,這個成績超過《英雄》,僅僅落后落后《赤壁》兩部曲…
全球票房破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