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名留影史,那就往深奧里面弄,拋掉一切商業元素,僅僅只關注腦域開發這一項主題,從人到至人的經歷、情感包括面對宇宙、萬物時的心理,這么一來,《超體》絕對會成為很多高人吹噓的電影。
可是呢,這是一部投資超過7000萬美元的大制作,大多數買票的的觀眾并不是很在乎所謂的玄妙設定,他們要看的很簡單,特效外加打斗…”
張俊生還沒說完呢,那學生立刻接話:“所以,您的意思是觀眾鑒賞水平不夠?”
“不,我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全世界的觀眾都被好萊塢洗腦了,大家不愿意看一些深奧的電影…”
“很多人說電影是第七藝術?真的嗎?”
“我以前問過斯皮爾伯格,我問他‘作為一名導演,如何沖破資金的枷鎖而釋放藝術的心靈?’你們猜他怎么回答?”
“他說:這個是不可能的,因為電影必須花錢的,沒有不花錢的電影。”
“我又問他,那《辛德勒名單》呢?”
“他說,那電影是拍給自己的,他不在乎虧錢!”
“我還沒到不在乎虧錢的境界!”
“等我到了那種程度,肯定會拍一部自己喜歡,你們愛看不看的電影!”
那男生低頭想了半天,然后回答:“所以,你是為錢拍電影?”
張俊生很坦然:“…對呀,商業片都是唯票房論,全世界都一樣啊!”
“…電影除了藝術,也是一門生意經,是生意,就要賺錢。當然,電影,顯然生來不只是為了賺錢。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一點。”
后面那句是對臺上的老師們說的。
“我跟大部分電影投資人不太一樣,我們賺的錢,大部分投資依然繼續流向主流電影,另一方面,也預留了足夠的資金和精力投向那些真正有創作才華的電影人和有著獨特魅力的電影作品。”
“因為一個豐富多樣的市場可能性,才是一個健康生態系統能延續下去的前提。”
“那為什么你不愿意拍一些文藝性特別強的電影呢?”
“我不是說了嗎,我是主流電影人,我不會拍小眾的題材!”
“…可是,您…”
“這位同學,請你坐下!”
主持人總算開口了…
這就叫三觀不一致…
有些人認為電影是藝術,有些人則認為電影是商品。
都對,電影本身就是具備這兩種屬性!
但是,非要割裂開了看,特別蠢。
……
復旦的宣傳被曝光到了網上,一堆人罵那位學生,也有人力挺他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
反正整整一個禮拜,市場上只有一部《超體》,一家獨大,直接霸占了百分之七十的排片。
除了首周末關注了一下票房,之后的成績,張俊生也就聽助理說一下。
《超體》宣傳繼續……
一部電影要想走得遠,忠實影迷外,路人緣也非常重要。
有許多粉絲向的電影經常高開低走,甚至血崩,正是電影質量不過關或者損失了路人緣,當導演等主創人員喪失路人緣,那就必然遭到市場的排斥。
張俊生路人緣一直很好,再加上一直以來保證電影質量,也讓自己形成了個人品牌和市場號召力,更不用提《超體》本身兩大女主角,極具票房號召力。
很多人覺得《超體》的大賣,是張俊生一直以來積累信譽的一次變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