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賈耶·德烏干,寶萊塢優秀男演員,通常他接拍一部電影的片酬是2億盧比,接近人民幣兩千萬…
不過,《我不是藥神》找他,他只收了100萬…
畢竟這是張俊生導演作品,而且他在劇中的形象很好!
阿賈耶·德烏干,最有名的作品應該就是《誤殺瞞天記》…
就是那部倒霉孩子想猥瑣同學,然后被同學的媽媽發現,他想一箭雙雕,然后被一棍打死的電影…
可以理解倒霉孩子的選擇,畢竟比較起同學,她的媽媽確實更有質量一點…
咳咳…
居住下榻的酒店是五星級的希爾頓酒店,里面有個香港大廚。
同是國人,才見面,他就開始吐槽印度人有多糟糕!
“印度人愛占小便宜,而且特別喜歡問人要東西,只要看上了,直接問你要。”
“印度跟中國不一樣,沒有接受過禮義廉恥的教育…”
張俊生打斷他的話:“我想知道印度的電影工業怎么樣?”
“您該不會想在印度發展電影吧?”
“…不行嗎?”
“…我這么跟你說,香港電影最鼎盛時期,成龍都打不進印度市場!”
王博有點驚訝:“這么排外?”
“…也不能說排外,他們的種族太多了!”
大廚接著道:“說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情,這里的房價早在七八年前就達到了香港的水平,人均收入卻只有香港的1/10。”
“…不是,我們是來拍電影的…您能不能介紹一下印度的電影工業?”
“這個,我不清楚…”
張俊生無語的搖了搖頭——干了這杯恒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
……
有不少人會直接把寶萊塢與印度電影直接劃等號視之,其實,寶萊塢只不過是印度電影的一個分支,而且從產量而言,甚至都不算主要分支。
我們通常所說的寶萊塢電影,一般是指以孟買為制作中心的廣義印地語電影,由于印度是一個多宗教、多文化國家,全國各地不同地區使用的語言也大不相同,用泰盧固語和泰米爾語拍攝的電影,則被稱為“托萊塢”和“考萊塢”電影。
這些用印度各地語系的拍攝的電影,才構成了印度電影的全部,但寶萊塢,又的確是其中最具印度特色的一個分支。
好萊塢來勢洶洶,寶萊塢也不再像過去一樣具備足夠的底氣和優勢。
當好萊塢六大公司發現“正面攻打”效果不佳時,便開始了曲線占領的策略,通過在印度成立子公司,投資制作寶萊塢式的電影來占領市場,其中不少影片直接就是由好萊塢的公司自己拿來在印度翻拍。
如《驚情諜變》就是由二十世紀福克斯的印度子公司投資翻拍的二十世紀福克斯自己出品的《危情諜戰》。
一邊看著資料,張俊生一邊打電話…
是,印度市場很難占領,可是,這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
觀影人次超過5億,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五大電影市場…
就這么白白放過,實在不甘心!
“…《流浪地球》在印度上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