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是蟲群才是自己實力的基礎,但云奕還是沒有抵擋住念動力的誘惑,大手一揮,將所有的王蟲替換成了腦蟲。
這天,云奕依靠念動力將一臺坦克在天上扔著玩,最后將其揉成鐵球,然后說了句真香。
王蟲換成腦蟲之后,同樣的數量,可以孵化和掌控更多的蟲群,這樣也就有了掌控數量的盈余。
有了盈余云奕就感覺不得勁,于是,蟲群的數量迎來了一波大爆發,精神力同樣也是。
只不過,這次的蟲群數量大爆發,云奕孵化的基本都是利維坦以及貝希摩斯。
現在蟲群已經有了基礎,應該放眼星空,云奕可還沒忘記自己的雄心壯志,他要做的是群星的主宰。
經過這次的大爆發,蟲群的利維坦數量,因為有著氣態行星以及養殖星的資源供給,從原本十幾頭的數量,爆增加到兩百多頭,貝希摩斯更是增加到五百多頭。
分出五十多頭探索母星周圍一千光年的情況的同時,蟲群又開始了像更深空的探索。
同樣是以一個千光年為跳板,一百五十余頭承載著掌控者對星空探索**的利維坦,再次出發,因為資源的富裕,每一頭利維坦,都承載著能夠輕易孵化出一個千萬規模蟲群的資源。
值得一說的是,那顆有著怪魚的水行星上,現在已經有了接近一億之數的各類蟲群單位。
直接對水行星來了個掘地三尺一般的大搜索,對于從怪魚身上拿到的基因序列,雖然很有用,但云奕還是不滿意。
基因序列加載到蟲群單位身上之后的實力,和怪魚所表現出來的實力,實在是差距太大。
更重要的是,除了發聲器官開發的基因序列,其他兩個基因序列,甚至都不能增加一點蟲群單位的攻擊力,就算是發聲器官開發基因序列使用以后,所表現出來的攻擊力,也實在太弱。
因此,云奕覺得應該是怪魚樣本太少,所以主巢沒能解析出怪魚們最最重要的基因序列。
至于這個基因序列是什么樣的,云奕不知道,只是覺得還得有。
所以,大規模的搜索就成了必然。
只可惜,一億規模的蟲群,在水行星上掘地三尺,其中甚至還有著接近五六百萬經過視覺開發的眼蟲輔助,還是沒能找到一條怪魚,其他有意思的海洋生物倒是找到不少。
但這些海洋生物都是普通海洋生物,除了長得奇形怪狀,對蟲群的進化沒有一絲用處。
其中一些體型比較大的海洋生物,唯一的用處可能也就是能夠為蟲群提供更多的生物質罷了。
云奕用自己貧乏的生物知識,研究了一下水行星上的生態架構,發現完全找不到適合怪魚的生態位。
但是有一個生態位和怪魚比較適合,那就是智慧生物的生態位,因為哪怕水行星上有一些體型龐大,并且異常兇猛的海洋生物。
但對于能夠憑借不到一百之數,就可能消滅近二十五萬蟲群單位的怪物來說,在這顆水行星上,真的找不到任何天敵。
哪怕是蟲群,在消滅了怪魚之后,也是占據了水行星上最高的生態位,想吃誰就吃誰,根本就沒有任何海洋生物可以威脅的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