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腦蟲的控制下,蟲群正式出發,這也是蟲群第一次進行小隊形式的作戰,云奕可以肯定蟲群的戰斗力會提升一點,但具體會提升多少,他也不確定。
當然,具體的大軍團戰局指揮,還是需要云奕來判斷,除非云奕給腦蟲們安一個更高級的腦蟲。
只是,云奕不太相信腦蟲對局勢的判斷,畢竟都是剛剛孵化出來腦蟲,控制個別單位的閃避和攻擊,腦蟲可以做的很完美,但大局的判斷,是需要戰斗數量的積累,才能培養出來的。
云奕有想過培養幾個這樣的腦蟲出來,但沒有這個機會,還是讓它們從現在開始吧。
想到這里,云奕決定在這次戰斗中,表現最好的腦蟲,重點培養。
然后再找一個時間,讓那些表現最好的腦蟲,進行大軍團指揮,甚至讓它成為一個下屬蟲群的掌控者,開個分蟲群出去發展,也不是不行。
狡兔三窟這個道理,云奕還是懂的。
只是,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現在最重要的還是去應對猿類派遣過來的四十余萬艦隊。
蟲群雖然去迎敵,但沒有出蟲群防空的范圍,在這個范圍中,不光孢子爬蟲可以攻擊到敵人的艦隊,連蟲后也不例外。
按照云奕的判斷,只有這樣,十萬蟲群單位才可能拖住敵人四十余萬的艦隊。
這樣的話,主巢群也會面臨一些風險,但這的確是最好的迎敵方式了。
巢蟲領主算得上一個航母級別的母艦,釋放出的蝗蟲也算得上是艦載機,對敵人的戰艦,非常有威懾力。
可問題是,對面也有航母級別的母艦存在呀,同樣也有艦載機,頂天就是它們的艦載機不是無限的罷了。
再加上蟲群數量不如敵人的艦隊多,蟲群還是被大幅度壓制的狀態,即便加上防空,頂天也就是五五開罷了,這還是云奕高估蟲群的結果。
接下來的戰斗中,蟲群的確被壓制,就算有著無數的防空也不例外,數量少就是會被壓制,你沒辦法。
可是云奕一點也不害怕,甚至還有些開心,他的想法沒有錯,腦蟲確實厲害,如果不是它們,蟲群肯定被猿類艦隊輕易滅掉。
畢竟沒了利維坦的補充,現有的蟲群單位,可是死一個少一個,就算猿類一艘戰艦換一只蟲群單位,蟲群同樣是完敗。
如果沒有腦蟲,猿類艦隊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可現在有了腦蟲的指揮,蟲群單位的行動模式簡直就是得到了質的飛躍。
再加上蟲群單位因為是生物,機動性本來就比戰艦這種需要很多人合作操縱的機械戰艦要好的多,在腦蟲的控制下,雖然不至于是蟲群單位遛著敵人的戰艦玩,但也不差多少。
憑借蟲群單位的機動性和小體積,開頭讓巢蟲領主列陣和敵人的艦隊對轟,是敵人的艦隊轟巢蟲領主,巢蟲領主放蝗蟲進攻。
這個時候是蟲群傷亡最大的時候,也是敵人打的最爽的時候,但之后,敵人就難辦了。
因為在無數蝗蟲的掩護下,異龍憑借更高機動性和更小的體積,直接沖進了他們的陣型當中,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憑借機動性和體型小攻擊力高的優勢,干就完了。
有敵人沖進己方陣型,猿類艦隊投鼠忌器,不敢使用大威力武器,只能用近防炮或者密集陣之類的武器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