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資料花了他很長的時間。
這份資料很長很長。
而經過了各種資料的對比詳查,反復推敲之后,他將關鍵點確定在一個人的身上——
“麥娜莉·布里西桑·克萊涅爾斯。”
這是一個16世紀的人物,但是,現在依然活著。
“不老不死的魔女”
這是對方的稱號。
切嗣翻開資料,在寫著對方詳細信息的頁面上,赫然是一張照片。
一張十二三歲的、舉著陽傘、穿著黑白色哥特風格裙裝的少女,懷中抱著一只黑貓。
“七歲時,布里西桑家的分家克萊涅爾斯家族的當主被其他魔術師用疑似魔眼類的手段殺死,從當主那里繼承到了克萊涅爾斯家的魔術刻印。”
“十歲時,憑著優異的魔術天賦,在惡魔傳承學上獲得了巨大進展,獲得了時鐘塔授予第三位階——典位。”
“而在十一歲時,再次獲得進展,獲得了色位的成就。”
“期間屢次被發現對普通人出手,收集普通人的情緒,受到了67次懲罰。”
“十三歲時,布里西桑家族的當主在進行惡魔召喚儀式時出現失誤死亡,在經過數人的爭奪之后,其魔術刻印被麥娜莉繼承。”
“十六歲時,麥娜莉破譯了傳承科內部的惡魔學殘本,開發出了數種優異的惡魔召喚魔術,并因此擔任了傳承科的君主。”
“lord·布里西桑。”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對方選擇了封閉新研究出的惡魔召喚魔術,但是向時鐘塔公布了一些內容。”
“那本被麥娜莉破譯的惡魔學殘本章節,屬于中東地區的傳說——72魔神柱。”
“準確地說,是73魔神柱。”
“名為‘伊茲爾’的魔神,稱號為永囚之眼。”
“第零柱魔神。”
“是72魔神柱的真正主宰者,但是,在與惡魔之王貝利爾的斗爭之中被殺,并且因此被惡魔之王貝利爾除名。”
“這本惡魔學殘本是魔神伊茲爾留下的‘扭曲之書’的殘頁,記錄著許多扭曲的知識。”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同樣被惡魔之王貝利爾所被掩埋的原始神話。”
“但是因為是殘頁,上面記述的神話并不完全。”
“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一切的厄勒,意為‘至高’、‘起源’、‘眼睛’。”
“從厄勒的身體之中分出的暗面和亮面——暗面神德萊茲忒,意為‘終焉’、‘終結’、‘混沌’。”
“亮面神普羅哥陶,意為‘煉獄’、‘灼熱’、‘太陽’。”
“主宰神賓卡殿,意為‘凍土’、‘寒冷’、‘死亡’。”
“殺戮神哥塔瑟托芙,意為‘災難’、‘殺戮’、‘戰爭’。”
“繁榮神帕樂西伏特,意為‘繁榮’、‘滅亡’、‘兩面’。”
“滋潤神忒克芙赫,意為‘少女’、‘流水’、‘變化’。”
“據殘頁上的說法,除了這七位之外,還有四位原始神,但是到了忒克芙赫這里,就是殘頁的最后一段了,據麥娜莉的說法,這個神話可能是迦南地區神話的一個分支。”
“這個發現對于當時的惡魔學研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切嗣皺著眉頭,念著資料上的文字,臉色略有些奇怪。
“有點奇怪。”
他總感覺有些不太對勁的地方,但是有不知道有什么不對勁。
暫且記下這種感覺,切嗣第二十次讀起這份資料:
“麥娜莉在將這些透露給時鐘塔之后,這個神話不知道以什么途徑,在十六世紀廣泛傳播,許多作家以這個被歷史掩蓋的神話作出了相關作品,包括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