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商人無利,不會起早!
……
電影項目投資制作,三種類型。
第一種,獨立制作拍攝,自我有能力渠道宣發,比如萬象寰亞雷霆等各自圈內龍頭,如果不聯合投資的影片,就是自己全資制作、發行一條龍。
第二種,兩家或多家聯合出品投資,比如之前的‘前任’,就是榮姿主投立項拍攝,時代鼎盛聯合投資占比一定份額,發行也是時代渠道宣發。
這種模式比較常見,誰也無法保障項目絕對賺錢,多家投資分擔風險,還能各捧各家的演員明星,舍與得。
第三種,是第一第二種的結合。
就是自我獨立制作拍攝,完工后因為自身沒有發行能力與渠道,所以只能尋找有資質的發行商,比如九州有獨立制作能力,但沒有宣發資質渠道。
‘人在囧途’‘夏洛特煩惱’甚至現在的‘大圣歸來’,就只能尋找有資質的發行公司,負責宣發與上映。
同時,必要時還會出售一部分投資占比份額,以一定的市場價值。
就比如現在,雖然池默還沒有說,寰亞也沒有提,但就‘大圣歸來’寰亞肯定想著會買下一部分投資份額。
‘大圣歸來’池默星空映畫100%全額在手,收購星空花費500萬,從頭到尾制作完工,人員場地外包后期制作等等,又是2000萬左右,這是成本。
2500萬,‘大圣歸來’的制作成本,但是賣份額的話,可不是以2500萬總成本為基,還要加上宣發投入,以及市場票房評估等等,取一個雙方值。
更簡單來說,假如宣發也是2500萬,‘大圣’總成本5000萬!
如果寰亞想買‘大圣歸來’10%的占比份額,而池默如果想按照票房破5億價值,票房利潤分成占比32%來計算,票房凈利潤分成1.億*10%比例,1100萬。
也就是說,寰亞想買‘大圣’10%投資占比份額,至少是1100萬。
但這個數值,寰亞想必不太會接受,就是‘大圣’票房破5億,后續還能有后勁沖高多少?沒準沒譜…
只是在池默心里,沒人知道。
‘大圣’票房預期預估是破10億,就是按5億價值賣份額也巨虧。
所以,當個把小時后,寰亞制片部主任與市場評估負責人走進貴賓室交給駱朝峰一份評估數據后,談不攏。
寰亞市場評估團隊給出的價值。
而且還果不其然,駱朝峰還提出了想要購買‘大圣’占比投資份額,一開口就是想要買25%,胃口有點大。
“駱總,我太虧了…”
池默搖頭苦笑,“說實話,對于‘大圣’票房,我的心理預期底線是破5億大概率沒問題!別說3.5億價值賣你份額,就是按5億價值我也心疼…”
“還一買就是25%,不成,太多了,還是直接正常談發行吧…”
見池默搖頭不松口,駱朝峰也沒有多說什么,今天只是溝通第一天,商業談判哪個不需要兩天三天五天的。
不著急,雙方下一回合再交鋒。
“呦呵,到晚飯點了…”
“池總,先吃晚飯,后續再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