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業有專攻,院線有總管理公司,也有一些發行公司,但不專精。
制片方,如九州榮姿這種,有劇本找導演和演員,劇組OK就能拍攝,最終將電影拍出來,但是想要發行,就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在全國各地。
發行方需要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這一部分很多是華數代簽)。
還有體力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般制片公司做不了,只有一些體量較大的公司,制片與發行業務才都會含有,如萬象寰亞天娛雷霆等等。
九州目前,還沒這能力。
而天宇發行傳媒,沒有制作影視劇板塊,只有發行業務,專門干的就是發行活計,電視劇又或電影。
九州新世紀多人,暗中收購天宇股權后成為股東,變相有了發行。
那九州電影交付給天宇發行,也就變相將發行分成握在了手里,同時還能在股市里賺取額外大收益。
而如果九州持有萬象一定比例股權的話,交付發行根本不用考慮。
總會有一分錢,流回來。
“步子太大,先不想。”
池默直接搖頭,九州目前的盈利其實很可觀,星空盈利也是,手頭上的資金不少,講真如果真的要組建發行渠道,或收購一家未上市的小發行公司,其實是能辦到的,但沒必要。
太小的發行公司,本身在全國各地渠道就不全,大多只是空架子。
另一個,眼下九州本身的制片板塊,還沒有做到一定規模,別看營收比例很高,但都是較火的片子。
沒有徹底形成一定的體量與規模,管理運營徹底規范之前,不弄。
九州文化,可以總控股。
以后或許會將星空映畫收入旗下,再將天宇發行也收入旗下,如果再入股或購買一些院線,從制片到發行再到終端上映,九州文化旗下全部都有。
但院線這塊,投入太大。
不出事還好,十幾年能收回一地影院成本,往后除了維修保養,剩下的就是純賺,是一個長期投資。
但如果遇到疫情或者什么的,那完蛋,影院不開,貸款得還啊。
全款建,沒人這么做。
所以池默之前才打算在杭城弄一家商業廣場,有一份實業兜底即可,全國都做大做強,萬一就難說。
或許沒出息,但勝在安定。
……
“池總,還是報個數吧。”
酒過三巡,姜舟還是沒有放棄,于是池默也就不多說什么,“15億!這數值為參考,萬象能接受嗎?”
能你妹。
姜舟很是無語。
其實‘港囧’要按照8億參考值,萬象便覺得有點高,5億還差不多,總得留出增值的比例,不是嗎。
所以,雖然萬象支持‘港囧’的拍攝,也給港圈那邊做了交易。
但與九州,還沒有具體簽訂細則,只是初步草簽了意向文件。
要等‘泰囧’徹底拍攝完畢,后期也制作完工后,萬象觀看審核之后才會最終確認參考值與購買比例。
8億,是池默之前對港圈抱的參考值,萬象的意愿,頂天6億。
別看只差2億參考值,反饋到票房占比分成上,不少錢呢。
誰不想額外多賺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