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跟李鐵柱比好吧?”
“只是,這跟‘家國’有什么關系?”
“明明唱得就是個唱戲的。”
“下九流?”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樣的戲子不值得唱嗎?”
“誰啊?”
“民國裴晏之,自己百度一下吧。”
“大神,這都聽得出來?”
“只要你知道那段歷史,這首歌就非常直白了。”
后臺,松竹兒和趙麗婭也都聽楞了,她們也是第一次聽這首歌,雖然她倆都不太了解那段歷史,但莫名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動容。
或許因為大家都是戲子吧?
看著李鐵柱的表現,兩人都涌現出一種老母親般的滿足,李鐵柱已經站在了通往巨星的大門口。
李鐵柱也沒有解釋,繼續主持著:“這位歌手上期抽到的關鍵詞是‘緣’,讓我們有請他給大家帶來一首老歌《塵緣》。”
觀眾掌聲響起,李鐵柱退場,李子健登臺。
樂隊老師們紛紛看向李子健,等著他準備好的信號,觀眾們也是翹首以盼。
李子健卻朝樂隊做了個稍等的手勢,道:“我有話要說,我可以說嗎?導演?”
洪波一驚,菊花都緊了。
李子健趕緊道:“放心,我不退賽。”
觀眾們忍不住笑了,然后,掌聲雷動,健哥太風趣了。
洪波只好點頭。
李子健這才向前走著兩步,一如既往的儒雅:“鐵柱剛剛這首歌,我聽得怪心疼的。跟歌無關,也跟李鐵柱無關。本來,我最感動的是那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但我看了現場觀眾們尤其是年輕觀眾們的反應后,我反而體會到了下一句的悲徹……‘哪怕無人知我’。是的,這首歌或許寫出了裴晏之先生的大義,但更寫出了他的預見,后世沒幾個人會知道他記得他。”
說這一段話的時候,李子健格外的嚴肅,甚至,帶著些許憤怒。
觀眾們安靜了,畢竟,幾乎所有人都聽不出這歌背后的故事。
李子健說:“那一年日軍攻陷安遠縣城,要求名角兒裴晏之給他們做慰問演出,裴晏之沒有拒絕,轉身到梳妝臺描起了眉目。演出自然開始了,臺上裴晏之水袖柔婉,昆腔妙曼唱著《桃花扇》,臺下日軍如癡如醉。突然,裴晏之所飾的李香君大喊一聲“點火!”。等到日軍反應過來時,火勢早已蔓延。日軍想逃出去卻發現門已被封死。戲樓塌了,戲卻未終。熊熊大火中,臺上仍然咿咿呀呀的唱著悲歡離合的《桃花扇》,因為老先生曾說過,戲一旦起就必須唱完。”
觀眾們掌聲更烈了,原來這首歌背后還有這樣一個悲壯的故事,不負“家國”之名。
不少現場觀眾甚至紅了眼眶。
李子健又說:“《桃花扇》里的詞:大道才知是,濃情悔認真,回頭皆幻景,對面是何人。對吧?鐵柱!”
李鐵柱早已站起了身,點頭:“是的。”
他本也不知道這段歷史,但這首歌的資料里面有,他去詳細了解了一下,這才發現這不是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曲,所以這期才決定唱它。
有些歌,就不該被埋沒,即便作為一個掛逼,也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抄歌”。
他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傳遞者”。
李子健說:“這首歌,說實話,我不認為是李鐵柱寫得最好的一首,也不見得是唱得最好的一首。之所以特意幫他說明一下,是因為,他傻乎乎的寫了首好歌唱完,大家都沒聽懂,這就挺可惜的。他自己從不為自己拉票和解釋,這樣一個孩子……他就是未來的巨星!才華、人品都是巨星潛質!。”
觀眾們報以掌聲。
李鐵柱謙虛地傻笑:“叔叔,你太過獎了。”
李子健:“觀眾朋友們,他不是謙虛,他是傻,他根本不懂他的才華給歌壇給觀眾帶來了怎樣的震撼!但這樣的他,才是我們喜歡的,不是嗎?希望他永遠保留這份天真,帶來更多這樣厚重又正能量的好歌,我們歌手其實也是戲子,位卑未敢忘憂國!我的話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