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對于趙文軍的驚詫并未做過多解釋什么,他只是笑了笑,模糊的說了這么一番話。
聽完這番話的趙文軍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他跟著附和說道:“是呀!偉人曾經就教導過我們,要警惕敵人的糖衣炮彈,別被眼前的利益所腐蝕了內心。賀云同志,你是對的,我支持你!”
的確,雖然此時正是改革開放的高速發展時期,可越是如此,就越要警惕他國間諜,尤其是鄰國某國的間諜。
“賀云同志,這次專訪,雖然時間很短暫,可是我們卻聊的相當愉快,感謝你的配合,多謝!”
“不用謝,趙記者,咱們有緣再見!”賀云笑了笑,再一次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有緣再見!”
…………
從辦公室離開后,賀云跟于院長和梅干事打了聲招呼就離開了。
當他返回自己的宿舍時,他發現鄧成軍二人還未回來,便坐到了自己桌前,打開了上鎖的抽屜。
他看了看抽屜內底層的那一摞不久之前寫完的書稿,本想拿出來的,可轉念一想,他又將手給收了回來。
“算了,還是再等等看吧,免得跟上次那樣又被拒搞了。”
賀云暗暗嘀咕了一句,又從另外一個放信紙的抽屜當中,拿出了幾張信紙。
讓自己的腦子休息了這么久,也是時候該繼續自己的“寫作之旅”了。
這一次,他想嘗試一下此前的一個設想,寫一部軍事懸疑類小說。
一部發生在隱蔽戰線上的“軍魂”小說。
他要以這部小說來告訴大家,即使不是在敵前戰場,也能有真正的幕后“軍魂英雄”。
而為了和以往的前輩作家寫的有所區別,他將塑造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幕后英雄”主角形象。
與此同時,在這部小說當中,配角與敵人的戲份也是極重的。
配角不再是配合主角完成各項任務的“工具”了,也不再是可以隨時犧牲的對象,而敵人更不是愚蠢的跟白癡沒什么區別的人。
而且,在這部小說當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亦或是敵人,都將不是鼎鼎有名的人物,相反,他們都會是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
至于小說時間線與背景嘛,賀云將會設定在1938年至1942年這四年間。
也就是抗日戰場的戰略相持階段。
地點就在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