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檬坐在辦公桌前,看著最新一期《人民文學》雜志的銷量情況。
當然,這個銷量情況只限于京都地區,畢竟全國各地還暫時無法統計完全。
“嗯......最新一期的銷量還算可以,只可惜銷量并沒有提升太多。”
作為國家級別的雜志,《人民文學》當然不只是看重銷量。
事實上,除了銷量這個衡量指標外,最重要的還是刊載文章所帶來的社會效應。
尤其是時下的“熱門”話題,必須要緊跟,而且還要傳遞“正能量”,這點,《人民文學》雜志與許多國家級的官方報紙作用是一致的。
“叮鈴鈴.......”
而就當王檬看著手中的文件時,突然,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
他拿起電話放到了耳旁:“喂.....是老何呀?找我什么事呀?.......什么!還有這事呀?真的?好好好......我這就到你們那邊去,你等我一下!”
.......
半小時后。
《當代》雜志,主編室。
何主編望著到來的王檬,即刻說道:“事情大致就是這樣,這次改革話題文學作品展,上級領導,對我們幾家雜志社都很滿意,尤其是小賀的那兩篇短篇小說功不可沒,相關的領導看了之后,都說寫的很不錯,他們還說,會考慮節選其中一段推薦給人民日報等報社。”
“人民日報?嘖嘖.....這可了不得呀!這小子還真是......”王檬聽完何主編的話后,不禁嘖嘖咂舌說道。
如今這都已經1987年了,改革開放也快近十年了,改革一直在改,上面也一直在做出相應的調整,可以說整個社會,改革這個話題一直都是“熱門話題”。
而這次由國家文聯主導,國家作協等單位主辦的“改革”話題文學作品展,就是文聯與國家作協響應改革號召的一次大型活動展。
為此,不僅僅各大雜志社爭相推薦相關作品參加,就連各大報社也是如此,最后一匯整,發現參展作品居然多達數千之多。
“是呀,這小子年紀輕輕就斬獲了三項文學獎,作品更是沒得說,不少領導都對《南飛》與《那山,那人,那路》這兩篇現實主義小說很是贊賞,說這兩篇短篇小說寫出了人物的靈魂,更寫出了改革之中,每一位普通人的拼搏與奮斗,是反應改革開放艱苦奮斗精神的不可多得的兩部作品。”
何主編說到這,不禁有些唏噓不已。
一位作家能夠得到這種贊譽,還真是實屬罕見。
“哎.....只可惜這小子忙于考研,恐怕這大半年都不會創作什么作品呢?“這時候,王檬不由得又輕嘆了一聲,說道。
“確實太可惜了,不過這樣也好,我擔心人民日報的相關報道一出,這小子又會出盡風頭,到那時,反而不好。”何主編點了點頭,而后又搖了搖頭說了一句。
“那倒也是,這榮譽多了,對于一名作家而言,也并非全是好事,這小子這般年輕,萬一心態飄飄然,這豈不是害了他。”
何主編與王檬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這不,僅僅幾天后,人民日報的一篇人物報道,就再次讓賀云這位作家名聲大噪起來。
只不過,這一次,大家的關注點并不在賀云的作家身份上,而是在“改革先鋒旗手”這一層身份上。
..........
省城,湘師大。
劉教授放下了手中的報紙,卻是欣喜不已,他不禁小聲呢喃道:“我看這次他們還批不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