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這話可謂是咄咄逼人,然而此刻,賀云卻是淡然處之。
他順勢坐了下來,笑著問道:“彭教授,您剛剛說小說是小說,考古是考古,可是以晚輩看來,考古便是大膽猜測,小心求證,就如那些未曾發現的空白的歷史,若是我們連猜測的勇氣都沒有,又何談求證呢?”
“你這小子,還真是詭辯,我并不是讓你不寫考古類小說,我的意思是,你所寫內容得經過證實,不然豈不是在誤導讀者?你要知道,考古不是請客吃飯,這可是要載入史冊的,若是人人如你這般,那歷史豈非兒戲?”
對于賀云的解釋,老教授頓然間笑罵了一句。
“不不不……彭教授,這怎能算是兒戲呢?我這不是向您來求助了嗎?”賀云微微一笑,搖頭反駁了一句,而后,他不禁將目光落在了眼前的老教授身上。
“你……”
而老教授一聽賀云這話,頓時啞口無言。
過了片刻,老教授似乎緩和了一下語氣,淡然一笑,對賀云道:“巧舌如簧,小子!你很好!這次就算你通過了,不過……”
說到這,老教授故意停頓了一下,繼續道:“不過,你還得跟我說說,你具體想了解那一段時期的墓葬葬俗,是東漢末年?還是三國,亦或是兩晉,這三者雖然年代接近,但葬俗卻還是有所不同的。”
老教授話落,賀云當即就回答道:“彭教授,我其實是想了解東漢末至三國時期的葬俗,更準確的說是曹操墓七十二疑冢。”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哈哈哈哈……小子!曹操哪有什么七十二疑冢?這都是世人牽強附會上去的而已,在官方史料上,曹操的高陵可是有著明確記載的,你可別為《三國演義》等一些民間文學作品所誤導了。”
對于賀云的回答,老教授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
一旁,高老也看向賀云解釋道:“小賀,曹操的高陵在史書上,比如《三國志》《水經注》都有明確記載,墓葬就位于鄴城城北以西12里處,尤其是上邊還特意注明了,是位于鄴城西門豹祠以西12里,可見史書上是有著明確記載的,曹操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疑冢之說,這其實都是北宋之后,曹操被定為奸雄,民間這才慢慢形成的一個錯誤觀念。”
“高老,彭教授,你們所說的這些,我當然知道,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就對曹操的高陵有過深入了解了,曹操墓是依照曹操遺命,從簡了喪葬儀式,不封不樹,也正是如此,曹操死后幾百年,地表遺跡便全無了。”
“但即使如此,到了唐代,唐太宗還祭祀過他,北宋之后,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再加上明清小說家的演繹,這才讓曹操有了七十二疑冢之說。”
賀云的這一席話不禁讓眼前二人愣住了。
他們怎么也沒想到,賀云年紀輕輕,還不是歷史專業的學生,居然會知道這些。
尤其是彭教授,他本以為賀云就是一個年少輕狂,不知天高地厚的作家。
但現在,他發現自己竟然看走眼了。
這哪是不知天高地厚,這分明就是有備而來,胸有韜略呀!
“咳咳……小同志,剛剛是老頭子我不對,說的話可能有些重了,我向你道歉。”
“彭教授,您這話嚴重了,我只是覺得,小說固然有虛構之言,可如果沒有原型或是真實的素材作為基礎,那創作出來的東西便沒有了靈魂,只剩下了空洞,這般作品豈能成為大眾所喜愛的作品。”
“是呀!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確實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優秀與否最根本的因素之一。”這時候,老教授也不由得感嘆了一句。
說完這話,老教授隨即起身從一個抽屜內,拿出了好些書籍與自己手寫的資料。
這些是他幾十年來的心血,其中就包含了對于東漢至兩晉時期墓葬葬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