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審稿!
原來,就在昨天,校內文學期刊已經搭建起了“草臺班子”,而且就連刊物的名字都已經想好了,是于院長給取的。
“《》?放飛夢想,追逐文學,倒是寓意貼切,只是這名字聽上去怎么有種大眾化的感覺呢?”賀云小聲呢喃了一句,便將手中的書稿一一分開,擺到了桌上。
作為這本刊物的創刊者之一,負責審稿的編輯,賀云自然得分擔一部分審稿的任務。
好在,因為他此前就有過審稿經驗,所以,這看稿子的速度是很快的。
這不,沒一會,他就看完了一份書稿。
對于這份看完的書稿,給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兩個字“純凈”。
這是一篇散文,略微帶有詩歌的韻味在其中,算得上是一篇難得的佳作,他不由看了看作者名字。
“亦心?筆名嘛?不過看這字寫的如此娟秀,看來應該是一位女生寫的。”
賀云嘀咕了一句,隨即就將這份書稿放到了一旁,又繼續審起稿來。
…………
兩天后,賀云總算把全部稿子都給看完了。
不得不說,大家特別鐘愛散文與小說這兩種體裁,他所審完的稿子當中,竟然十之**都是這兩種體裁。
至于審稿結果嘛!
最終通過了兩篇,而其他的都是待定。
通過的這兩份書稿,賀云特別喜歡,甚至是十分看好。
其中一篇是散文,而另外一篇則是小說,而且還是一篇短篇小說。
小說名為《祭祖》,篇幅很短,僅僅只有三千五百多字。
可就是這樣一篇只有三千多字的小說,卻把一個普通的祭祖儀式,巧妙的融入了許多舊時代的陋習,使得全文充滿了批判意味。
“這篇名為《祭祖》的小說寫的還真是不錯,不如我把它推薦給《洞庭文學》看看?”
思來想去,賀云覺得這想法確實可行。
首先,這篇小說寫的的確可以,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題材合適。
畢竟《洞庭文學》核心版塊就是各地民風民俗,而這篇《祭祖》雖然是一篇小說,但其中所涉及到的祭祖風俗帶有濃濃的湘西風。
想到這,他連忙帶著這份書稿找到了李翰明。
“學長,你能聯系上這位投稿的同學嗎?”
“這似乎是周文進的筆跡?他怎么也投稿呢?我記得他平時不怎么寫東西的呀?”
李翰明看了看賀云遞來的書稿,疑惑了片刻,隨即就對賀云說道:“這人是我班上同學,賀云,你要聯系他嗎?”
“嗯……”賀云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我打算把他這篇小說,推薦給咱們銀城作協新創刊不久的《洞庭文學。”
“這樣啊……?那我幫你問問他吧!”
“行……那就麻煩學長你了,若是他沒有異議的話,我回去后,便立即寫一封推薦信給,在呈送這份書稿給《洞庭文學》時,我再一并給附上。”
“嗯……”
…………
一天后。
銀城文聯大院,一間辦公室內。
李主任拿著一封信,看了起來。
“咦……這小賀居然不惜親自推薦,莫非這篇小說有什么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