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關系,賀云現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錢。
他當即掏出介紹信和錢,遞給了工作人員。
售票的工作人員雖然見賀云很年輕,但她也只是檢查了一下賀云的介紹信,確定沒問題后,就給賀云手寫了一張機票。
看著手中的這張機票,賀云有些哭笑不得。
他怎么看都覺得這機票有點過于“兒戲”了。
但這就是現如今的機票沒跑了,畢竟這都蓋著章了。
…………
幾天后,大托鋪機場。
賀云拿著機票和介紹信,帶著行李登上了這架只能坐八十多人的螺旋槳飛機。
其實,這是一架典型的伊爾18型客機,是我國很早就從蘇聯引進的一種飛機,在九十年代之前,這種飛機是民航客機當中的“中流砥柱”。
不過,后來因為發生了好幾起空難,再加上我國對波音飛機系列的引進,這種蘇制客機才慢慢被淘汰。
當然,對于這些,賀云自然是不了解的。
當他進入飛機后,他發現飛機并未滿員,而是只坐了三十多人。
“你好,這位同志,這邊請。”
在一位身著藍色制服的空姐引領下,賀云很快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又過了半小時,飛機總算是起飛了。
經過一陣劇烈顛簸后,飛機總算是稍稍安穩了一些。
不過也僅僅只是安穩了一些。
想比起后世的飛機來,賀云感覺這時候坐飛機還不如坐火車舒服。
巨大的噪音就不說了,顛簸也成了這一路飛行的“家常便飯”。
之后,飛機又相繼在鄂城、鎮州降落,最后才飛到了京都。
可以說,這一路顛簸下來,賀云非但沒有盡情享受所謂的“茅臺”與“烤鴨”,甚至連喝到肚子里的汽水也都快吐出來了。
下了飛機,出了機場后,賀云回頭看了看身后的航站樓,卻是忍不住嘀咕道:“要不回去的時候改坐火車?”
“算了,坐火車至少得數十個小時才能到省城,還是坐飛機吧!雖然顛簸了點,但好歹比火車快上不少。”
賀云默默呢喃了一句,便朝著遠處走去。
…………
京都,某胡同。
這會,一個人正拿著手中的地址順著胡同往里邊走著。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來赴約的賀云。
他拿著王溯提供的地址,花了好幾個小時這才找到了這條胡同。
又是十多分鐘后,他來到了一棟四合院前。
“嗯……好像就是這里了。”賀云看了看紙上寫的地址,反復對照了一下門牌號,確定沒弄錯后,便走上前去敲了敲門。
“咚咚咚……!”
“來了!”
“吱呀!”
很快門就被打開了,映入賀云眼簾的是個瞇瞇眼男子。
“咦……這不是那后世的收藏家馬未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