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寫這個劇本時,其實就有過種種考慮了。
在他看來,改革開放之后,78年至89年是一個階段,而90年至99年又是一個階段。
80年代,影視劇的拍攝是有著非常顯著特點的。
那就是成本很低、拍攝時間長,追求藝術化。
而到了九十年代,影視投資成為了一門行業,資本開始影響劇本的拍攝,自然而然也讓影視領域有了很大變化。
但一個好的劇本,一個貼近生活,讓觀眾喜聞樂道的劇本,也是不可或缺的。
就像《編輯部的故事》、《渴望》這類電視劇,就特別真實,特別貼近生活化。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類電視劇才會在九十年代初中期盛行一時,收視率極高。
“我說兩句吧!”就當一眾老同志被賀云說得啞口無言時,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說道。
說這話的人正是馮曉剛。
他看向了賀云,說道:“賀云同志,我這里有個疑惑,雖然我是一名美術師,可我也嘗試寫過劇本,你這個劇本我看完之后,總覺得你在結尾處寫的有些欠妥。”
“哦……請說!”賀云一見“馮褲子”站了起來向自己提問,心中卻是有些好奇。
這位“馮導”拍的那些喜劇,賀云多少也是看過的,水平嘛,倒還行。
可要說他的編劇水平,賀云就不怎么清楚了。
“結尾處,賀云同志你更改了原著設定,原本男主角許飛與女主角龍海棠是應該在一起的,可劇本你卻更改了,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這么改!兩個年輕人你情我愿,怎么就不能在一起啦?”馮曉剛直接道。
“呃……這位……馮同志,我這么寫并不是說他們不能在一起,而是覺得這么更改,會更好一些。”
“大家應該都看過劇本了,我對于男主角許飛與女主角龍海棠的家庭情況是有過深入描寫的,兩家祖上是有很大矛盾的,這點原著里也有描寫,后來兩人又因為機緣巧合,雖然走到了一起,可是卻又因為一系列的變故,男主角許飛最后因為要相助三洲壩村發展旅游產業,不得不把這份對于龍海棠的愛藏到了心中。”
“更重要的是,這種遺憾才是結尾的點睛之筆,大家難道不覺得遺憾也是一部劇的亮點嗎?畢竟真實的人生當中,哪有這么多的圓滿結局。”
賀云此話一出,其他人瞬間小聲議論了起來。
而這時候,馮曉剛卻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道:“可是如果這么改,那觀眾會覺得好人沒好報呀?”
“咳咳……誰說我這么改就是宣揚好人沒好報,結尾處,我故意把他們兩人的未來模糊處理,不就是給觀眾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嗎?馮同志,難道你不覺得這樣更好一些嗎?”
“可……”
“曉剛!你先坐下!別這么激動嘛!有話好好說!”
這時候,坐在他身邊的趙寶鋼拉了拉他的衣角,小聲對他說道。
“諸位還有什么問題嗎?鄭主任!”賀云“說服”了后世的馮導后,又把目光投向了鄭小龍。
此時的鄭小龍見賀云“懟”完一眾老同志,又把自己的這邊的年輕同志說的啞口無言,卻是沉默了一會說道:“賀云同志,我剛剛聽了你的釋疑,你說劇本要盡量貼近生活化,可是我看你這劇本里,還是有一處地方沒有這般設定吧?”
“哦……鄭主任,你說的是哪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