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成績非但沒有因為寫稿而一落千丈,反而一直保持在前三的位置。
尤其是上學期期末考試,他更是考了第一名。
不僅如此,為了學分能夠盡快修滿,賀云還選修了不少課程。
至于學術期刊論文,他已經發表過一篇了,所以他只要學分修滿,答辯通過,便能提前畢業了。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賀云估計,就算能提前畢業,至少也得讀完研二才行。
“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下課。”
馬教授放下了手中的粉筆,對著眾人說了一句后,便宣布下課了。
而賀云也回過神來,拿起自己的課本與筆記本,起身離開了教室。
今天,他已經上完所有的課了,按照平時的習慣,他直接去了圖書館。
一刻鐘后,他走進了圖書館大門,在書架前,尋找了一番后,他拿了一本自己想看的書,便找了個偏僻的位置坐了下來。
時間一點點過去,很快,兩個小時過去了。
賀云將書帶上,重新放回了原位之后,轉身離開了圖書館。
晚上,賀云與以往一樣,坐到了桌前,他打開臺燈,將鋼筆吸滿墨水,便拿出了昨天收到抽屜內的一摞稿紙。
《考古筆記之九層妖塔》,這是他所創作的冒險短篇小說《考古筆記》系列的第三部。
與前兩部一樣,這部續作的篇幅也不會太長,最多也就兩萬字而已。
而情節,自然也承接了前作《考古筆記之真假曹操墓》之后的情節,所描繪的是主角一行人從曹操墓當中出來后,在墓中發現了一塊東漢末年不曾擁有的殘碑。
殘碑只有一尺大小,通體由漢白玉打磨而成,其上刻有不知名文字。
主角通過翻閱古籍,最終確認其上文字為西夏文,也由此引出了第三部《考古筆記之九層妖塔》的情節。
當然,第三部當中的“九層妖塔”自然不是指西夏王陵。
賀云可是收集過當下一些資料的,他發現西夏王陵很早就被發現了。
只不過建國初期時,國家一直以為那是一些唐墓,直到七十年代,國家發掘之后,才確定這是西夏國歷代君王的帝陵。
既然墓葬的身份已然確定了,賀云當然不會犯這等低級錯誤。
再說,雖然西夏王陵看上去像是埃及的金字塔,但與九層塔還是有所區別的。
他之所以要引出西夏王陵,其實是為了后面的一座詭異大墓做鋪墊。
這便是土谷渾王墓!
也就是后來被發掘的血渭一號大墓。
當然,這座大墓現在并未被發掘,賀云自然不可能寫的那么詳細,不然肯定會“泄露天機”,以至于遭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是如果完全虛構的話,賀云又覺得太假了,肯定會與前兩部的風格產生明顯差異,所以,他在斟酌再三后,決定把這座墓設定在青海湖邊,至于具體位置,他自然不會詳細去描寫。
這樣一來,既可避免自己遭來懷疑,也可使自己的小說更有說服力。
畢竟歷史上土谷渾王國的勢力范圍大致就在如今的西寧省一帶,而青海湖則是西寧省從古至今各民族心目中的“圣湖”,把土谷渾王族墓地設定在那,自然合理合理。
不過,與“老胡”不同的是,賀云這部小說當中的主角,并沒有在塔冢之中遭到什么“火瓢蟲”、“霸王蠑螈”的襲擊。
他們只是考古隊,不是“盜墓”三人組,而賀云的這篇小說,也不是玄幻小說,自然不會出現那般玄幻的東西。
但是危險肯定是有的,而且主角在墓中的所遭遇的危險,一點也不比“老胡”三人組所遇到的弱。
以至于賀云在寫這段劇情時,琢磨了兩天,到今天晚上,他都遲遲未曾動筆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