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以為,對于國黨,當下是絕對的禁忌,然而事實上,他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若是改革開放之前,對于果黨,那自然是“反動派”,可改革開放之后,尤其是在常校長與小常去世之后,果黨在抗倭之中的正面作用,已然逐步在得到肯定。
歷史就是這樣,雖然可能會被誤解,但歷史就是歷史,功過自在人心。
不能完全抹殺,更不能肆意洗白。
只有客觀,才是真理。
當然,這些都扯遠了。
說回現在,雖然賀云發現自己許多想法錯了,但是他并沒有去“糾正”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還不是時候。
雖然,果黨在正面戰場上的作用,正逐步得到肯定,然而,“歌頌”果黨,創作以“果黨”為核心的文學作品,在當下依舊是無法得到認可的。
就如兩年前,當時他在創作完《芳華》以及《孤島諜影》之后,就打算創作一部以“遠征軍”為題材的軍事小說。
可后來,他覺得這樣的想法太過超前,便放棄了。
要知道“遠征軍”的構成,可是“果黨”的精銳部隊,你說你以這為題材,哪還能被發表。
不過,這并不代表賀云就會放棄創作這類題材的小說。
事實上,賀云從未放棄過。
而且,這次戰友聚會,更是讓他獲得了一絲創作靈感。
他想起了后世一部十分經典的電視劇《生死十日》。
這是一部類似米國拍攝的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
相比其他抗倭神劇,這部劇卻顯得那么的真實。
當然,賀云可不會去抄襲這部劇。
抄襲是不可能抄襲的,不過,鑒倒是可以。
雖然故事可能會是新的故事,但創作的框架會依照標準的美式英雄主義來刻畫。
這點,也是賀云一個新的嘗試。
不僅如此,因為是再次創作軍事類題材的小說,選擇合適的故事背景與主線,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難點。
與《孤島諜影》不同,這部軍事類題材小說的核心不在于“諜戰”,而在于團隊合作與突擊冒險上。
可以說,這是一部美式冒險主義英雄小說。
其中人物的設計,自然得以我黨人員為主,這是立場問題,不能更改。
不過,相比以前的同類作品,個人英雄主義肯定是不會去推崇的,但走國際化或許是一個新的嘗試。
比如“飛虎隊”飛行員,或是蘇聯飛行員,這樣的人物設計與主線設計,完全可以考慮。
當然,創作這類小說,時間上,無疑會很長。
一方面是資料上的收集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寫這類題材,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
所以,思來想去,賀云決定把創作時間放在明年。
之所以放在明年,那是因為,明年,賀云將會從湘師大畢業,到那時,空閑時間將會更多。
…………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今年高考結束了。
賀云與五妹賀英聊了一會,心中頓時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