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輪到賀云尷尬了。
他還有什么理由拒絕了,只能暫時答應了。
當然,答應歸答應,但什么時候去京都,他還得考慮考慮。
.........
半個月后,賀云結束了研二第一學期的學習生涯,順利拿到了畢業所規定的所有學分,接下來就只剩下答辯了。
至于論文的事,他倒不是很擔心,雖然他的那篇新論文還沒有消息,可馬教授已經說了,學校內部的學術期刊已經給他留了位置。
如果他的新論文無法在《文學遺產》上發表,他一樣也可以提前畢業。
畢竟學校內部的學術期刊,也一樣可以讓他拿到畢業證書。
......
雖然順利拿到了規定學分,可學校卻并未放假,賀云又上了三四天課后,這才離開了湘師大。
只是這一次,他沒有急著返回家中,而是去了一趟京都,與鄭小龍他們會了一面。
直到臘月十七這天,他才回到了家中。
而回到家中的他,第二天就開始過起了足不出戶的生活。
每天一大早,他就提著一個小火爐子進到了自己的房間當中,關上房門,將窗戶打開一絲縫隙后,便坐到了桌前,開始寫稿。
新作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武俠玄幻小說,而是軍事題材的小說。
篇幅為中長篇,預估字數將在二十萬字左右。
至于內容嘛,他早就想好了,這將是一部發生在二戰后期,西南某叢林的生死營救行動。
故事的主人公為一個班,共計十二人。
他們來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區,甚至連民族都不同,有當地少數民族,也有川省漢族人,湘省人,甚至是魔都人。
他們有的曾經是果軍,有的則是當地游擊隊員,更有我黨情報人員。
這個臨時組成的戰斗小組,因為機緣巧合,最終走到了一起。
雖然他們各有不同,但他們卻有一個相同的目標,那就是營救一名失落在西南某片叢林的飛虎隊成員。
而這篇小說的名字,就叫《生死十二日》
顧名思義,這將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營救行動,整整十二日,他們一直穿梭在叢林之中,一方面要應對來自于熱帶雨林當中的各種危機,一方面,他們還要面對數以千計的倭國士兵搜索圍剿。
可以說,這完全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最終卻偏偏讓他們給完成了。
當然,最后,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考慮到這個時代特殊的政治環境,某些東西肯定是無法寫入書中的,比如過分歌頌米國飛虎隊的貢獻,比如果軍的影響力,這些肯定是不能作為核心價值觀表現出來。
不然,這書就無法發表了。
而除了這些之外,最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小說的結局問題。
之前說了,犧牲是在所難免的,盡管大部分軍事小說的結局,最為核心的那幾位主角肯定是要活下來的,可賀云這部小說卻不同,他將不打算這么寫。
而是會把最核心的那幾位主角寫死,反而讓那幾位次要的主角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