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小說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以及最后一卷的內容,也基本上是圍繞主角與他在小蓮子村所認識的一群人所展開的。
從“后母”的排斥,到村子里人的議論,再到意外獲悉自己父親不得已的苦衷,而最終被迫留下成為小蓮子村的民辦教師。
主角“張衛兵”也從不理解、抗拒、憤恨,到逐漸接受事實,繼而喜歡上小蓮子村的一草一木,最終成為了一名像他父親那般的民辦教師。
他為了小蓮子村的孩子們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甘愿選擇留下,甚至還因此奉獻了自己的余生。
而在這期間,他更是從年少輕狂,風華正茂的少年,逐漸變成了一位兩發鬢白的老人。
可以說,賀云所創作的這部小說,看似描述了一個“叛逆少年”迷途知返的故事,但事實上,卻是在見證著一個人,從內心上的糾結與掙扎到選擇放下的故事。
當然,除了主角“張衛兵”心理變化上的這條主線以外,小說還有許多條支線。
比如說那位“后母”,她原本是這偏僻大山當中向往城市生活的一個普通人,對于主角“張衛兵”,一開始是充滿排斥的,甚至她一度想聯合自己的幾個哥哥將其趕出村子。
可因為村子里唯一的一位公辦教師“趙校長”的阻攔,她的“陰謀”并未得逞。
后來,因為一次意外,她被“張衛兵”所救,兩人的心理隔閡,也因此而解開了。
而除了主角“后母”這條十分重要的支線外,一心為了孩子們未來的公辦教師趙校長、小肚雞腸的村長媳婦,與做事懦弱的村長,他們都有各自的支線情節。
不僅如此,小說當中還有幾位重要配角與兩位主角。
一位自然是主角父親的那位同事,而剩下的配角則都是主角所教的學生們。
至于另外兩位主角,一位是主角“張衛兵”在城里小時候認識的女生“唐婉青”,一位則是他在小蓮子村所認識的“趙秀秀”。
而這位趙秀秀,正是趙校長的女兒。
小說之中有兩位女主角,自然就有感情線,只不過在賀云的這部小說之中,可沒有所謂的“狗血”三角戀。
事實上,像“狗血三角戀”這樣的橋段,是賀云最不喜歡的,他可不會像后世的那些編劇們,動不動就以主角三角戀甚至是四角戀展開劇情,甚至水個幾十集。
在他的小說之中,兩位女主角自然是喜歡主角“張衛兵”的,只不過,張衛兵心里卻只喜歡“青梅竹馬”的“唐婉青”一人。
然而,或許是因為命運的安排,唐婉青卻是與他有緣而無分,直到三十三歲那年,他在一直關照他的“趙校長”病塌前,接受了照顧“趙秀秀”一生的承諾。
而唐婉青也因為選擇了上大學去了沿海,直到二十年后,她離了婚,回到了自己曾經的家鄉,偶遇了回到城里處理原本被收回去的房產手續的主角“趙衛兵”。
兩人的這次見面,可以說是感慨萬千,但最后,兩人卻在兩聲嘆息之中,選擇了不再打擾彼此,回歸了各自的平靜生活。
又是二十年后,他收到了一封從城里寄來的信,那是她在病逝之前寫的一封信。
在信中,她告訴他,她后悔了!
這短短的四個字,讓他獨自一人坐在桌前,沉默了許久,最后卻是化作了一聲沉沉的嘆息聲。
第二天,他回到了城里,在她的墓碑前,放下了一支鋼筆,而后轉身離開了。
那支鋼筆正是她去沿海上大學之前送給他的,當時,他已經在小蓮子村教書三年了。
而在她病逝三年之后,他坐在小蓮子村旁的山頭上,目光看著曾經家鄉方向,看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