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能夠出樣片?”賀云再次詢問道。
“快了!估計年底就差不多了。”賀云話落,張萊就回道。
“年底嗎?”賀云嘀咕了一句,滿意道:“還行!到時候,我想看一看樣片,你跟TVB那邊說一下。”
“好的!”張萊道。
“賀總,其實還有一件事,我得跟您匯報一下!”
“說!”賀云撇了一眼張萊,即刻道。
“是這樣的,現在公司沒錢了!”此時,張萊十分尷尬。
“沒錢啦?你是說連公司的基本運轉都不行嗎?”賀云不禁道。
“嗯……現在賬面上就只剩下三千塊錢了,下個月工資……”
“別說了,明天我就給公司注入五萬塊錢。”賀云說完,想了想再次道:“看來的開源節流了。”
“賀總,說起開源節流,其實我有一個想法。”不等賀云說完,張萊就立刻說道。
“說說你的想法!”賀云看向了他。
現在云逸影視只有《秦時明月》這一部電視劇項目,可員工就多大二十多人,短期內,公司是沒有收益的,怎不能一直就這么干等著吧。
必須得想辦法開源節流。
不然,賀云就算投再多的錢進去也白搭。
“賀總,我的想法很簡單!咱們和電影廠進行合作,拍攝電影,比如賀總你的那部小說《四海為家》,我就覺得挺適合改編成電影的。”
“《四海為家》?這是我的一篇短篇小說吧!記得好像是三年前創作的。”
這部小說,賀云是隨手創作的,當時,他記得投稿給了《故事會》,講述的是一個拾荒者的普通故事。
小說大概也就八千字,當時投出去后,在故事會上連載,并沒有激起什么水花,甚至連讀者來信都沒幾封。
甚至連賀云都覺得這部小說,是他創作的作品當中最隨意的一部。
可他沒有想到,張萊竟然說這部小說很適合改編成電影,這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賀總,您的這部小說雖然看上去很普通,但我仔細研究過,不管是拍攝成本還是小說所傳遞的價值觀,都非常適合拍攝成電影。”
“比如說這部電影當中一共就涉及四個人物,主線也很清晰,就是拾荒者撿到一個孩子,孩子卻因為得了疾病被親生父母拋棄,后來卻因為孩子的叔叔在國外繼承了一筆遺產,回來尋找孩子,從小說當中,探討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養育之恩與金錢誰輕誰重!”
“等等……我記得我的小說好像沒有探討這個社會問題吧?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賀云不等張萊把話說完,就立刻追問道。
其實他已經聽懂張萊的意思了,這部小說如果改編成電影的話,一是拍攝成本低,拍攝也不難,時間相對會很短,如果上映的話,收回成本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部小說看似普通,但卻探討了一個當下的社會問題,是有希望獲獎的。
可問題是,他明明記得自己好像沒有在電影當中探討過這個問題,而是探討的另外一個問題――拾荒者在社會上的價值。
沒錯,他這部小說自然也是有深層寓意的,探討的是社會最底層對于社會的價值。
至于張萊所言的金錢與養育之恩孰輕孰重,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么多。
“咳咳……賀總,我知道您沒在小說當中探討過這個問題,可是我們可以加入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嗎,如果電影這么改編,完全可以……”
“等等……等等!你的意思是,這是你自己的想法?”賀云追問道。
“呃……賀總,我……也只是瞎想的!”
“不不不……其實你這個想法挺不錯,這樣吧!你先和電影制片廠接觸一下,最好是找他們電影廠的編劇聊一聊,到時候,我再考慮改編權轉讓的事情!”
“好的!賀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