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差》這部小說,賀云光是大綱就花了二十多天,而且還經過了三番五次的修改,最終才初步定型。
然而,比起大綱的撰寫,更費時間的還是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畢竟這是一部關于郵遞行業的“發展史”,同樣也是一部見證了咱們國家從貧弱走向強大的敘事性現實主義小說。
可以說,這部小說所涉及到的歷史背景、細節、包括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郵遞行業的發展脈絡,這些都需要他費盡心思去一點點收集求證其真實性。
因而,這部新作滿打滿算,足足準備了差不多半年時間,他才正式動筆創作正文。
或許也正是因為準備過于充足,他在創作起來,不僅全身心投入其中了,而且打字的速度也明顯比平時快了許多。
這不,短短四個小時內,屏幕上就顯示了近八千字。
盡管這個寫作速度沒法跟后世的網絡作家相比,但是放在當下,已經算是飛速了。
而在接下來的幾天內,賀云一直都寫作到凌晨時分,往往都是吃完晚飯,他就直接鉆進了書房,貼上“請勿打擾”的牌子,關上門后,便坐到了電腦前。
對于賀云這般反應,賀小蓮與高云燕都早已見怪不怪了,所以二人自然沒有去打擾他。
就這樣,時間很快就來到了七月份。
京都的天氣異常炎熱,書房當中,雖然開著空調,可是賀云去仍舊滿頭大汗。
此時此刻,他已經坐在電腦前,雙手手指放在鍵盤上已經許久了。
近一個小時的卡文讓他非常的焦慮,以至于他的身體雖靜了下來,但心卻靜不下來。
原來,就當他創作到主角領著一百多份前線將士們的家信送去他們的家鄉這段情節時,他原本大綱當中是這么寫的:“1938年6月,主角來到了中原省某縣,此時此刻,土匪劫道、瘟疫私掠、洪水如同猛獸一般摧毀了黃河兩岸,難民一波接著一波擋住了去路,主角帶著信,卻不幸因為混亂,導致書信遺失了。”
然而,當賀云按照最初的大綱準備開寫這段劇情時,卻猛然間發現了一個問題,或者說是大綱的“bug“吧!
他發現自己所設計的創出土匪賊窩這段情節似乎有點多余,且也不怎么現實。
按照他最初的設想,設計這段土匪窩之旅,目的是為了突出主角的有勇有謀,甚至為了找回遺失的書信,不惜冒著巨大的風險,也要找回書信,表達出主角那份執著的性格,以及為了自己堅守的那一份信念而不惜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
可當他真正創作這段劇情時,他覺得這段旅程有些不現實。
不是因為那個特殊的年代,不存在土匪,而是那段時期,中原省黃河大決堤,百姓紛紛逃難,即使是土匪也生活不下去,哪會出現主角不惜冒著巨大風險而去土匪窩找回遺失書信的情節呀!
的確,這樣的劇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有著很大漏洞的。
可是該如何彌補這個漏洞了?
一時之間,賀云也沒有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來。
要知道,這部新作的大綱他已經修改了許多遍了,不可能為了這個漏洞大改劇情,這肯定是不現實的。
但如果放任這個bug不管,這又顯得他不專業。
于是,便出現了剛剛的這一幕。
“咚咚咚.......”
突然,房門被敲響了。
賀云這才回過神來,他暗暗琢磨了片刻,卻是急忙起身去門口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