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文學相關的論文,可完全不像理科類的論文,靠的就是一個字“新”。
你得拿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才行。
對此,賀云思考許久之后,最終將論文課題的方向定在了他擅長的宗教文學之上。
就如上次他以《山海經》為基礎,探討儒釋道等對古代文學發展的影響一樣,這次他將重點放在了古代哲學思想觀對文學的影響之上。
何謂古代哲學思想觀,其實說來也很簡單,其實就是指的儒釋道等思想。
不過這一次,賀云并不是以《山海經》為基礎來探討,而是以古代社會發展、封建體制的變化來探討哲學思想變化與文學之間融合。
這樣一個獨特的方向,沒有一定的知識深度,是很難進行深度探討的。
而賀云自然不在此列。
以他現在的水平,對于這樣一個獨特的研究方向,是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而,他的新論文是比較順利的,中途并未出現“卡文”的現象。
以至于他覺得要不了一個月,他就能完成這多大四萬多字的新論文。
沒錯!
你沒聽錯,這篇論文字數多大四萬多字,而且這可不是后世寫網文,他這論文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段落,都會做到精煉準確,不會出現過多的廢話,更不會為了水字數而水字數。
…………
對于賀云的新論文課題研究方向,劉教授其實一開始是并不同意的。
按照他的原話來說,他這是要以此來評選正教授職稱,如果不能發表一些關鍵性的論文、影響力大的論文,是很難通過考察的。
而劉教授則認為他這個課題與此前的論文課題有些類似,最好另選課題。
但最后,賀云還是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劉教授。
然而事實上,劉教授之所以同意賀云的課題,除了賀云的自信與說服外,還因為另外一位教授的意見。
這位教授,賀云自然也認識,他便是此前想要見他曾教授。
今年年初的時候,賀云還在湘省時,就接到過劉教授的電話,當時他在電話當中希望賀云能夠提早趕回京都。
原因自然是那位曾教授急切想要見他。
后來因為孩子生病的緣故,兩人就沒有建成。
后來,曾教授從國外回來,劉教授便領著他與其見了一面。
而這次,曾教授也對賀云的課題選擇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也正是因為他的堅持讓劉教授改變了主意。
而賀云也得以在沒有改變自己最初的課題方向之下,開始了新論文的撰寫。
…………
轉眼九月份便到了。
京都師大也迎來了新生季。
賀云作為上學期的中文系教師代表,這次依舊登上了主席臺上臺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