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里,于家的男人們天天都在桐鎮扛包。顧言璋去那里賣包子的時候,會三天兩頭的給他們送十來個包子吃。
就這個事兒,顧裕安說了顧言璋無數回。而他們父子倆回家之后,都不約而同的把這事兒藏在心里,從來不敢跟陳萱萱說。
這會兒的顧言璋,見陳萱萱對自己舅舅家完全沒有意見,反而還愿意幫助他們,他心里不單單是高興了。還涌現了無數的感動。
“媳婦兒,你人真好……”
被他戴了高帽,陳萱萱立馬把言一瞪,“好什么好?”
“當家的,對,有些話呢,我也知道說出去不好聽,但是,我還是要叮囑你。咱們幫那些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這是應該的。可是,咱們也別太過分。力所能及的幫,別超過那個限度。不要以為自己家里頭掙了錢了,得了一點小財了,就可以豁出去了。你得想想,人家家里的負擔重,他們自己要是立不起來,你給再多的錢,都是打水漂……”
聽見陳萱萱這么說,顧言璋心里立馬就虛了。
他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頭,傻憨憨的點頭道,“媳婦兒,這道理我還是知道的。”
“你就放心吧,我不會幫他們多少。我就是,給他們送幾斤糧食去。免得他們家的孩兒,都活生生的餓死了……”
顧言璋的兩個舅舅,都是住100多里外的于家山的。
那里是高山多的山區,平原少。
真正的大山深處。
里面生活的還有老虎,野狼黑熊。還有各種各樣的兇猛的野生動物。
生活在那個地方,交通特別的不便。
于家山的那些人,想要出來買點針頭線腦,都相當的不容易。他們絕大多數的人,一年到頭下來,才會出來幾趟。
像陳大明這樣的貨郎,他都不愿意往那里去。因為那里太窮了。
又窮又彪悍,為了一點小財,都可以殺人的那種。
陳大明惜命的很。
做生意從來不去那種地方。
而顧言璋的兩個舅舅家,所有的成年男子,為了多掙幾個活命錢,每年在田里完成春耕之后,他們就會分批行動,急忙忙的跑到富裕的桐鎮,在這里打幾個月的短工。
想到他們的不容易,顧言璋就頗為感慨的跟陳萱萱說了,“媳婦兒,其實我們這里的日子,還算是行的。真正住在大山深處的農家人,他們的日子才過得慘呢!”
聽到顧言璋絮絮叨叨的說了,他兩個舅舅家的種種不容易之后,從來就沒有聽說過這些悲慘事的陳萱萱,也忍不住的紅了眼睛,嘆了一口氣。
哎,這也過得太苦了吧?
生產力不發展,生活水平不提高,糧食經濟作物無法養活足夠的人,他們那些人就只能拿自己的性命拼。
在外頭掙的每一個銅板子,那都是沾著血和淚的血汗錢。
所以說,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真正的農民百姓想要靠自己的那幾畝田發家致富,那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