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那個陳家村,大幾百年里,不就出來了幾個進士官爺,舉人老爺,以及秀才公么?!
姜玉泉一開始看好陳家村的讀書人,可一打聽到,那些讀書人要么已經成親,要么早早的定了親,他心里就后悔不迭。總覺得自己下手太晚。當初閨女十二三歲之際,他就應該把目光頂在陳家村這樣的大村大族里的。
人生沒有后悔藥吃。
在袁媒婆一而再,再而三的撮合之下,他覺得自己只得將就了。
選擇讓大閨女嫁顧言璋的長子,他其實也是有不少的深意的。
長子嫡媳,自古以來,都是得當任大宗大婦的。
顧家現在有錢有家底了,大閨女嫁過去后,只要生了兒子,站穩腳跟后,她就能支持他的幾個兒子,繼續進府城趕考。
只要他姜家有人考取秀才功名,他們家就真的不用擔心,自己淪為農夫之流了。
想到這些,人老成精的姜玉泉,只要一有時間了,他就會把大孫女叫到跟前來,反反復復的教育她,讓她嫁人之后,一定要顧及娘家。一再強調,娘家是她的依靠,娘家是她的底氣。嫁到那邊后,該擺的架子還是要擺的,畢竟,是她低嫁了,不是她高攀了。
還說她以后只要給顧家生了兒子,那她就是顧家的大功臣。顧家就絕不可能休了她。
到時候,她可以多多回娘家,看望他這個祖父,還有她老爹,以及她還在讀書的兄弟們。
她的兄弟們有出息了,她就再也不用擔心被欺負。
姜家閨女十八歲,也是讀了幾本書的。對于三從四德,女子貞靜閑雅這些婦德,她是熟記于心。
平日跟人說話的時候,她也是一板一眼的。
出嫁之前,對于祖父的這些教導,她也是深深的記在心里,一再承諾,絕不敢忘。
姜玉泉瞧見她這般,當時就摸著下巴頦的白須,點著頭大笑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接著,他叫自己的大兒媳婦兒,親自向她傳授了一些,如何獲得丈夫的心,如何用道德規矩轄制婆婆……,這般那般的道理。
在半個月的多番教導之下,姜家姑娘也算是來了個大改變。
……
姜家閨女備嫁之際,馬家這邊卻一點行動都沒有。
馬家閨女有個非常土氣的名字,叫馬大丫。
在馬家住的那個地方,十里八村的人都沒有給自己閨女娶大名。
他們一般都是,“大丫、二丫、三丫”,或者“招娣、來娣、盼娣、望娣、愿娣、渴娣、希娣”的叫。
總之,隨便叫個名字,很多人家的閨女都會回。
馬大丫今年其實二十五歲了。
馬家之所以留她到這個歲數,就是為了讓她在家多干幾年活的。
給全家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農閑時節,去跟著家里男人女人一起出去打短工啥的,她和她的幾個妹妹,一直都干。
這回顧家放話出來,說是要給自家兒子娶媳婦兒,馬家起初不在意,也不知道。
后頭,還是他家親戚,也就是那位在縣城里,有間大房子的馬二狗子,親自過來說了,他們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