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全家人都長胖了。
臉上也有了紅潤的光澤。
而那些豬豬們,不管是大的小的,都養的肥不溜秋,生氣勃勃的。
所以,但凡是在顧家買了小豬仔的人,都會在暗地說,顧家的人很會養豬。
都覺得花500文錢,在他家買頭豬,很劃算。
……
“喲喲喲,你家的豬崽子,養的怎么樣了?它吃了嗎?”
“哈哈哈,吃了吃了。它吃的可好了!”
為了多掙點錢,顧家崗很多戶人家,那是天天抱著自家的小豬崽子不松手。
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豬,當成是親孫子一樣。
相熟的人碰見了,開口問的第一話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家豬崽子養的怎么樣?”
由于大家伙都知道,豬崽子養的好了,能夠掙大錢。所以,這里覺得多數的人,都把豬當成了自己家里頭最最重要的財產。
有些人甚至覺得,豬比那些能夠養活他們的田地,還要重要了。
顧家崗和陳家村,都興起了養豬熱了之后,陳萱萱就開始帶著全家的人,做起了另外一門小生意。
那就是把去年秋天,他們一家人做出來的香腸,一點一點的送到縣城去賣了。
香腸經過一個冬季的熏烤,顏色變得非常的誘人。
由于做香腸的調味料,灌腸的全過程,全都是陳萱萱自己一個人干的。所以,到目前為止,顧家的其他人都不知道,這香腸到底應該怎么做……
陳萱萱現在每天都在吃香腸糯米飯。
還有香腸鍋巴飯。
精心熏制過的香腸,無論是燜烤,還是放在鍋里爆炒,都特別特別的香。
可以這樣說,陳萱萱每次在家做香腸的時候,整個顧家崗,包括陳家村的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聞到。
因為這種香味,實在是太香了。
更何況,顧家崗和陳家村的人,本身都是農民。
在這個年代,農民怎么可能天天都吃肉呢?!
稍微富裕點的農民,比如說,有幾十畝田地的那種小地主,他們一年到頭下來,也只能吃那么一兩回的肉。
更不用說,那些家里只有幾畝薄田的貧苦人家了。
在顧家崗,還是貧苦人家多。
他們一年到頭,都聞不到肉腥味。如今自從開春之后,顧言璋在院子里頭,天天都飄出那種相的不行的香腸味。所以村子里頭的人,一到了飯點了,基本上都會端著個破碗。悄悄摸摸的走到顧言璋家的附近。在那里一邊聞著濃郁的香腸味,一邊面色慘黃的吃著手里的糊糊。
糊糊,他們天天都吃糊糊。
而且這里頭,沒有油,沒有鹽,沒有葷腥。更沒有任何香味。
糊糊就是用各種陳糧,比如說去年的豆子,去年挖的草根,在縣城里頭買的發霉的陳米,……隨隨便便的攪合在一起,放進鍋中之后,加幾勺水,直接燜煮。
煮熟了,煮爛了,煮成那種黃綠色的糊糊狀了,他們就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