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的小火焰猴卻無法使用,就像是過于恐懼的人類一樣,它們在面對對手的攻擊時會非常害怕,從而瑟瑟發抖,大腦空白,直至倒下!
那么,如果你是這只小火焰猴的訓練家,該怎么辦?
很理智的思考一下,會蹦出一個最直接的念頭,放棄它,另選一只培養。
不可否認,的確有訓練家是如此做的。
但同樣也有訓練家不愿意如此做。
因為對于他們而言,小火焰猴并不是戰斗的工具,而是伙伴。
這個詞不帶有中二色彩。
人都是情感動物,別說是一只會有喜怒哀樂的精靈,哪怕是一個無機質的物件,如果相處久了,也同樣會有些割舍不下。
實際上,割舍不下的訓練家反而占據大多數。
因為,很多時候,訓練家更愿意跟自己的精靈共處一室,甚至于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這種感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的話,會很難理解。
甚至于,某些訓練家還會把精靈當做心靈寄托。
所以,這部分的訓練家便會去激勵自己的小火焰猴,通過自己的培育使得小火焰猴最終可以正常的運使猛火特性。
這便是,所謂的特性‘激發’。
往往需要激發的特性都跟精靈的意志和性情有很密切的聯系。
所以,特性雖然是與生俱來,但也同樣分為需要激發和不需激發這兩大類。
但無論是哪一種特性,都肯定存在著特性開發,訓練家各異,精靈各異,開發技巧也各異。
回過神,冬彌才發現月照星空,時間早已入夜。
河邊的巖石上,伊布跟那只偷食的刺尾蟲正在聊天。
冬彌靠在大樹旁,拿出相機拍攝了一張照片。
記憶中,似乎也有過這樣的畫面,皮卡丘跟綠毛蟲在月下對坐,你一言我一語,興高采烈的聊著天。
刺尾蟲黑亮的大眼睛迎著月色像是在閃著光,它不時的‘吡,吡’幾聲,光憑聲音就能聽出刺尾蟲的期待之情。
也許它是在訴說自己的夢想,也許它僅僅只是開心,為自己能跟伊布聊天而開心。
而伊布用前爪托著小腦袋,大尾巴左擺擺右晃晃,偶爾回應一聲。
冬彌不知道伊布跟刺尾蟲在聊些什么。
他仰趟在草地上,望著月夜,只是,單純的覺得自己喜歡這個世界。
冬彌閉上眼睛,隱約間,似乎能聽到一首歌。
“藍色寂靜的夜里,吾輩一個人思考哲學,蟲兒在草叢中打滾、鳴叫,叫得很可口的樣子,今夜,我不會吃它們的~
廣大的廣大的,宇宙的某處,還有另一個我吧,和我一樣的在草叢中,在彈著吉他嗎?在唱著喵喵的歌嗎?”
突然,從刺尾蟲的身軀內部刺出白光,在冬彌、伊布的注視下,這只刺尾蟲迎來了一生最為重要的時刻,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