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笑了一下:“好吧,就暫時由周遇吉負責山東這一攤子事吧。”
“陛下,內閣再次發來奏疏,擬定了新的山東官員人選,請求陛下蓋印同意。”王承恩走了過來,把一份奏疏放在朱由檢面前。
“呵呵,還真是鍥而不舍啊。”朱由檢笑了一下,“你們說說,朕這次該不該同意。”
數月來,因為山東眾多官員被革職問罪,吏部數次擬定了新的官員名單,內閣批準后擬詔送到濟南,朱由檢皆沒批準,以至于山東各府數個月沒有州縣主官,政務皆由朱由檢任命的縣丞主簿甚至吏員們主持。
“陛下,既然山東各府形勢已經穩定下來,新任吏員們也適應了現在的職務,各項政務皆步入正軌,有沒有新的州縣主官其實無所謂。不過為了使得朝廷乃至天下士紳官員釋懷,還是應該批準一些新的官員上任。”溫體仁建議道。
洪承疇點點頭:“我和溫閣老看法相同。現在地方官吏皆有我們選拔,便是空降一兩個主官,也不影響局勢。新降州縣官員若能按照現在的政策走下去固然很好,若是倒行逆施,便搜集其貪贓枉法證據,撤職查辦便是。”
朱由檢笑道:“好吧,就依二位愛卿。”
拿過奏疏看過,在吏部擬定的官員名單上用朱筆畫圈,算是同意內閣所請,不過朱由檢并沒有全部同意名單,而是在一些人名上面畫了叉,畫過之后遞給溫體仁。
“溫閣老重新抄一遍詔書,讓王承恩蓋印,然后發還內閣。”
“陛下,這些官員?”溫體仁看過名單,指著那些被劃掉的名單有些驚訝的問道。
各府各州縣的官員任命朱由檢皆同意,偏偏布政司、按察司參政參議的人選被劃掉,讓溫體仁有些不解。
“一個省要那么多三品四品的參議參政何用?除了掣肘府縣官員,他們又能做什么?以后,各省除了布政使按察使以外,參政參議副使職位一律取消,什么分巡道分守道也不再設立。
以后要加大府縣官員的權威,甚至加大府縣官員的品級,使得親民官威權變重,讓他們不用再把主要精力用在逢迎上官上面,而是把精力放在管理百姓之上。”朱由檢道。
“可這樣的話地方官員權力是不是太大?”溫體仁小心翼翼的道。
“不是有巡察司嗎,朝廷還有督察院,還有錦衣衛,這些監察部門的職責不僅是監察朝廷,還要監察地方官吏,怕什么?”朱由檢不以為然道。
大明官制有太多不合理之處,以后都要慢慢改變。
不過現在,到了離開山東繼續南巡的時間了。
不知不覺,在濟南已經呆了半年時間,實在是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