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明白!”董大均連忙說道,心中悲喜交加。原以為所有產業都被收走,沒想到還給他保留了造紙生意。田地雖然重要,但最賺錢的還是造紙坊!只要造紙坊在,董家便不算垮。就是竹山被收走,以后還得花錢買竹子,會使造紙的成本增加。
最大鄉紳董家服帖了,延陵鎮的局面便算打開。
胡宣再次召集諸人開會,宣布了鎮衙門成立。他是鎮長,主抓全面工作,朱以浪為副鎮長,協助胡宣處理鎮中工作,兼管刑律獎懲,柳向明為鎮尉,掌管鎮中武裝,以后負責管鄉兵,緝捕盜賊。鎮衙門又設立了各科,提拔閻應元等表現好的士子暫代科長,其他士子皆充為科員,負責各項工作。這些士子雖然通過了考試,但還沒有授官,等到半年考察期過后,才會按照表現授予九品、從九品官職。
鎮衙門成立后,各項工作便陸續展開。并沒有直接均田,而是先給鎮中百姓進行編戶造冊。閻應元等人各自前往鎮中各家百姓,統計各家人口信息。而董家和其他地主家的奴仆也都主動前往衙門,主動登記造冊。
官府是有統計人口的黃冊,但黃冊卻在丹徒縣衙,而且黃冊上的人口數據非常不準確。而現在,統計的人口信息就完善很多。每家幾口人,性別年齡,家里房產,統統登記在冊。
沒有人敢隱瞞,因為隨后會按照登記的人口進行均田,戶冊上沒有的人不會分給田地。
除了延陵鎮,還有周圍二十多里的村莊,都歸延陵鎮管轄,各村人口也都得登記造冊,光是這項工作就需要一段時間。
統計人口的同時,清丈田地工作也在進行。田地分上田下田,每一塊田地大小位置,都得丈量清楚,然后才能進行分田工作。總而言之,事情非常的繁雜。好在現在是冬季,正是農閑季節,正好適合做這樣的事。
在做這些工作的同時,鎮中的百姓也都被動員起來,每戶出一個青壯男子,開始組建鄉兵,由鎮尉柳向明帶著他們訓練,由隨行的禁衛軍士兵擔任各級軍官。
在江南搞出這么大的事情,很難說士紳階層怎么選擇,會不會有人作亂造反?江西已經有數十萬反賊,也許有人振臂一呼,江東也會出現大股反賊,不得不提防。朱由檢手中雖然有五千禁衛軍,還有李彥直帶來的福建水師。但若是局勢突變,比如江西反賊攻下南昌順流而下的話,手中的軍隊還是太少。但若把控制下的青壯編為鄉兵的話,光是一個鎮江府,便能組織起數萬鄉兵來。這些鄉兵都是貧窮的百姓,剛剛分了田地,自然不愿反賊攻來。也不需要怎么動員,光是為了保住自家的田地,便足以讓他們爆發出極大的戰斗激情。
比如這小小的延陵鎮,只是數日時間,組織起來的鄉兵便超過了一千人。沒有武器,便砍伐山上的竹子削成竹槍。
鄉兵是不發餉銀的,但若是操練的話會管飯,千余人的鄉兵,光是管飯也是一筆不小的錢財。商量之后,胡宣命人喊來了董大均,宣布要征收今年的秋稅。士紳原本是不用交田稅的,所以董大均家中的萬畝良田也從未交過田稅。但現在不行了,人人平等,士紳也得納糧交稅。
四成的田稅,按照畝產三石來算,光是董大均一家,就得補交一萬二千石稻米!董大均家的糧倉有糧食,但也沒這么多,只有五千余石,因為糧食收上來以后便賣了好些給糧商。沒辦法,只能以銀子折抵。
除了董大均家,延陵鎮還有幾個小鄉紳,也都得補交田稅。收的田稅要運到鎮江一部分,剩下的便作為鄉兵操練和鎮官們的口糧。
除了征收田稅外,還要收竹子錢,現在到了冬季,造紙坊到了伐竹的時候。至于造紙坊的商稅,要等稅務司派人來收取,鎮衙門無權征收。不過即便如此,光是賣竹子的錢,便足夠衙門的一年的開銷了。
于此同時,在鎮江府各縣,幾十支和胡宣這支同樣的工作隊正在同樣忙碌著。整個鎮江府在這個冬天,正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迅速傳到江東各地,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