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宮中巧匠,手藝巧奪天工,吾等皆辨別不出,此絹曾剪破再接過。”
“大人等非專人也,若是宮中織造局之巧匠,定能辯出此絹乃剪過重接之絹也。”
“可惜了,如此巧手!”
那繡工聽了照皋如此之話后,似乎明白了什么,急向二皇子磕頭出血曰:
“殿下饒命,卑職實有功無罪也!”
“吾固知汝無罪矣,怎奈此天下之大機,汝若是人族,吾可放汝遠走高飛,怎奈汝亦是我族,且妻子皆在京師,汝若不死,則難保萬全,汝死之后,汝子吾擢升一級重用,汝妻汝家孤恩養之,汝無須掛念,汝安心去吧!”
隨即吩咐侍衛帶出鴆死!
那照皋,厘斯見事情皆已妥當,其時雞已鳴過三遍,已到寅時,再有一個時辰就該上朝,那照皋乃對二皇子,厘斯暗受機宜,曰明日上朝當如此如此,三人計議已定,那照皋方將那圣旨,書信重新裝入寶匣中,貼了封條,鎖好銅鎖,趕回內閣。
話說第二日卯時初刻,天剛粉亮,那二皇子,皇太后,及福王,照皋,厘斯等一幫王公,文武重臣就在金鑾殿上齊聚一堂,眾文武對太后,二皇子施禮畢后,二皇子乃開言曰:
“各位臣工,想是大家皆有耳聞,皇上在北海親戮孽龍,龍體受傷,皇上龍體究竟如何?吉祥與否?我等皆未知。陛下為何要遠赴北海,親戮孽龍,其祥情曲折如何,我等亦未知。
天幸昨晚有圣旨發至京師,寶匣現在內閣,鑰匙在太后手中。現著宣旨太監從內閣取出寶匣,在此宣讀圣旨,則皇上龍體如何,其中曲折如何便盡知,宣讀圣旨后,吾等再議,各臣工以為如何!”
“殿下所言,妥當之至。”
接著那京鑾殿上之大力武士高聲喊曰:
“著宣旨太監取旨宣讀。”
須臾,那宣旨太監已將寶匣持至金鑾殿上,曰:
“啟稟殿下,寶匣已取至,請宣符寶郎驗匣。”
“可!”
那符寶郎急出班,上前驗看,曰:
“此封條乃封寶匣之專用封條,上蓋有陛下御璽,銅鎖乃鎖寶匣之專用銅鎖。今封條完好,銅鎖完好,無任何開啟痕跡,啟稟殿下,太后,下官驗證完畢。”
說完那符寶郎即退回班中。
那二皇子略一點頭,曰:
“列位王公,臣工,寶匣開啟過與否,事關國體,若有誰想驗看,皆可上前驗看,若無人再驗看,則是認可此寶匣未開啟過,乃陛下發前原封。可有人欲再驗看。”
眾大臣,王公皆曰:
“無須再驗看矣!”
“如此,則請太后親啟寶匣。”
那宣旨太監,急將那寶匣送至太后身前,跪頂于頭,太后持鑰匙,親開銅鎖,啟了封條。
“著宣旨太監宣旨。”
那宣旨太監打開寶匣后,曰:
“啟稟殿下,此寶匣中有圣旨一道,及書札一封。”
“先讀圣旨,再念書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