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等如何處之,福王殿下已給吾等指出明路,福王派遼遠總兵率一萬兵馬來扼北關,其一是懼吾等真反,以護送先帝梓宮為名,至京師而急發難,警告吾等京師已有備矣。
其二亦是告知吾等,不可再入京師,若欲入京師須遼遠兵營之兵勇挾吾等歸,則吾等皆為楚囚,為案上魚肉矣。
但福王不欲攻我等,固矣。須知哈依所部禁衛軍有一萬五,加上布策所部水軍三萬,原鎮北將軍伯特部兵馬兩萬。吾等手上接近有七萬大軍。
而三大營之兵勇,若一對一絕非禁衛軍對手,更何況我等手上還有一百余雕奴,豈有用一萬兵勇攻七萬大軍之理乎?
吾等只需尊照福王鈞意,并尊先帝遺詔,奉小皇子殿下王此北冥三州之地可矣!
還請鎮北將軍,傳令扼北關守將,若京軍來,緊守關門即可,若彼等不強攻關,不許出戰。”
那鎮北將軍伯特聽此言后,自不待言,立刻修書傳令,著雕奴持令去訖。
且說那遼遠總兵花不刺、魯蠻,接到太后懿旨后,即率領旗下一萬兵勇,往東北逶迤前進。
那京師距扼北關約一千五百里地,幸好所部兵馬皆是騎兵,七八日已達扼北關,卻見此關已是關門緊閉,關城上刀槍雪亮,劍戟如林,早已防守森嚴。
原來這扼北關守將乃是鎮北將軍伯特之大兒,名曰:滿楚古德、躍樂,這躍樂早收到其父軍令,略云朝中有變,奸佞已蒙閉圣聰,若有京師中兵馬至,切不可放其入關。
但只要其不武力攻城,亦不可主動出擊。
扼北關,乃是華夏人族所建之抵御魔族入侵之長城,在東北方向之唯一雄關,長城依燕山山脈而建,極其險峻,當年魔族欲入中原,曾屢次率領精兵強將攻打此關,每次皆損兵折將無數,卻依然只能望關興嘆,只得繞道千里,走大漠跨長城入中原,大肆劫掠而歸。
若非后來因內亂,守關之將將此關拱手相送,魔族是否能得人族之天下,尚未可知。
此關非但從東北面攻關,想從北冥三州進入中原極難,從西南面攻關,想由中原進入北冥三州同樣極難,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甚至可以說,雄關在那族手中,天下就在那族手中,因為此關進可攻,退可守。
當然,此時魔族已取天下,此關已成國中之關,其重要性已無前朝那么明顯了。但魔族仍在此地派有精兵強將鎮守,以保萬全。
那遼遠總兵魯蠻開撥到關下后,大聲朝關城上喊曰:
“吾乃遼遠總兵:花不刺、魯蠻,奉太后懿旨,前來交接此關防務,扼北關守將速速開門迎吾等入關,不可遲誤。”
誰知道那躍樂聽言后曰:
“某等乃是奉鎮北將軍令鎮守此關,非是奉太后懿旨鎮守此關,某等只識鎮北將軍將令,不識太后懿旨,若太后需吾等交還此關,還請太后下懿旨給鎮北將軍,將軍下令我等撤出,我等立刻奉行。”
那魯蠻名字中雖然又魯又蠻,似不識文字,力大無腦之輩。其實此人亦是個文武雙全之有識之士,朝中那日朝會討論之詳情,雖然其為外將,并未參與,但其中曲折其亦清清楚楚。聽見躍樂如此說詞后,亦不攻城,乃勒兵離關至十里外之扼北關鎮下寨,且寫書一封言明詳情,著傳信雕奴送至京師,看圣意如何裁處,而后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