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屢屢向他父皇告狀,他亦屢屢受他父皇訓斥。為了逃避這種地獄般的習文生活,他干脆就在十六歲時對其父言不欲為帝,欲為將,愿鎮守西域,才得以逃離。
而來到西域就好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天高皇帝遠,他在此就是皇帝。再也不用聽那煩人的、像蒼蠅般的師傅的啰嗦耶皂。
至于那個部落該打,那個部落要拉攏,那個部落又要打,又要拉,這些自然有他屬下參贊幫他謀劃,實在沒辦法決斷的,就向京師請旨,旨意到達后才去做,總不會出差錯。
做將軍就是比做皇帝快樂啊!
大皇子殿下實在想不通,人族歷史中,為什么那么多的皇子,爭破頭都想坐那個皇位,那個破位子有啥好坐,動不動就有一幫如蒼蠅般的文臣在耳邊耶皂,這諫那諫的,而且說那話聽都聽不懂。
什么治國之道,什么這云那云,什么三皇五帝,什么古圣先賢,什么堯舜桀紂……
可能自己什么時候被那幫酸腐文官們罵都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被那幫酸腐文官罵了,不但不能像對待猛獸那樣,用重錘把他腦漿錘出來,反而還要對他們笑臉相迎,博個“從諫如流”的美名,這他媽是人做的事嗎?
就是他父皇想封端貴妃的父親做個侯爺這件事,大皇子當時還在京師,整個事件是他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
他父皇不過想封個愛妃的父親為侯爺嗎?江山都是他父皇在坐,封個侯爺有多大事。
蠱植那廝,居然敢說什么爵位乃朝廷重寶,非陛下庫中私銀,還扯到什么褒姒,妲己,簡直可惡之極。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父皇雖然當場大怒,打了那廝三十大棍。但是第二天卻向那廝認錯,還提了一級,向群臣說該向那廝學習,發現皇帝做得不對就要直言上諫。
而無論是太后,母后,或是滿朝王公大臣,都真心稱贊父皇非常英明。
大皇子自思,若是我當朝,可絕對說不出他父皇那種:
“汝把端貴妃比褒姒,妲己,則朕為幽,紂乎?”這么文縐縐的話。
他只會取出琉金霸王錘,把那廝的頭像西瓜一般錘碎。
不過他父皇不但沒錘碎那廝的頭,倒反過來給他升官。
雖然他不明白為什么父皇會這樣做?
更不明白父皇這樣做反而是英明的,但是包括太后,皇后,眾王公,滿朝文武,個個都說他父皇是英明的,料來眾人是不會有錯。
父皇給那廝升官是英明的,是明君。那如果是自己當朝,錘碎那廝腦袋肯定是錯誤的,是昏君。
看來這個皇帝我實在當不來,勉強要當,也定是昏君。
正在大皇子殿下在享受那少女按摩,腦袋里想著明君昏君之時,內侍來報:
“殿下,皇上從北冥發來圣旨,送旨雕奴已經持寶匣在議事大廳等候了。”
“難道父皇要詔我去北海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