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傳言京師中將派大軍蕩平北冥,前部先鋒乃是遼遠總兵魯蠻,數萬兵士已開撥至扼北關,正與扼北關守將躍樂激戰,一時間北冥軍中流言四日,人心惶惶。
小皇子及哈依知此事已隱瞞不住,乃急招臺吉,伯特及所部文武、將校,前來王宮大殿商議。
眾將到齊后,朝小皇子施禮畢,那小皇子乃開言曰:
“諸位臣工,前幾日,列位皆親眼所見,陛下屠龍之時,被那孽龍擊傷落海,為雕奴救起。
想必近日列位皆有耳聞,京師中盛傳,陛下已崩,我等因護駕不周,懼國法之誅,乃篡改先帝遺詔,自恕己無罪,偽傳位于孤大皇兄,京師織造局主事榆魯鑒出此旨乃偽,眾王公大臣商議之后,太后頒旨,立孤二兄為新君,已著欽天監擇日登基。
流言有虛有實,言陛下已崩,乃實也,陛下臨終前遺詔有言,今急崩于外,怕天下震動,人族造反,三軍將士軍心不穩,暫需隱匿此事,慎無發喪。
孤等不言與諸位知曉,乃是尊陛下遺詔也,非為行陰謀耳,且陛下崩之當日,孤即將陛下口述之遺詔,發至京師,并且孤親修書一封,言明此中曲折。
所以流言陛下已崩,乃實也。然言吾等護駕不周,懼國法誅,篡改遺詔,赦自己無罪,傳位于吾大皇兄,此乃詐也。
此詔乃陛下口述,孤著內侍補齊,字字句句皆是陛下本意,何詐之有?非是吾等篡詔,乃是京師中有奸臣嫁禍吾等篡詔矣!”
小皇子言到此處后,下面群臣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京師中消息早已傳至奉天,北冥官員不但對于遺詔內容一清二楚,就連此詔由何處剪斷,由誰人辯出,福王何言,太后何言,二皇子殿下何言,皆是清清楚楚。
二皇子見群臣議論紛紛,未有主見,乃又開言曰:
“列位大人,汝等皆知,臺吉大人深明易理,極善卜筮。京師中何人篡詔,如何打開寶匣,如何揭開封條,臺吉大人已知其詳,還請臺吉大人為列位大人言之。”
臺吉曰:“列位大人皆知,發往京師中圣旨,乃是發至京中內閣處,那厘斯、照皋皆是內閣大臣那圣旨傳送至京師中時,內閣乃是厘斯、照皋二人值守。
那送旨雕奴至京師乃是八日前晚上酉時,而在金鑾殿上打開寶匣乃是七日前早上卯時,亦是那寶匣有一晚時辰在內閣,此事問雕奴即可知曉,且簽收憑證上注有接收時辰,非某妄言。
雖然寶匣鑰匙乃是太后保管,且寶匣貼有封條,但正如任何鐵通般堅城亦能被攻破一般,天下亦有奇人異士,善能開鎖于無形。
據某卜之卦像,是那照皋奸賊,從刑部天牢要出一人族江洋大盜,助彼等開鎖,此人開鎖之后,并未被滅口,已逃往南方去矣!
封條乃是某次陛下發給外部州縣之不甚重要之圣旨,封條其未貼上,留存下來,這次寶匣封條乃是其啟過重貼之。
剪斷圣旨乃照皋,重新繡補乃厘斯府中巧匠,已被殺之滅口,報與其家時曰在府中得惡疾暴斃,惡疾有傳染性不敢留,尸體已火化,其家屬亦已得重賞。
所以無論是太后,福王殿下,二皇子殿下,皆被此二賊蒙蔽矣!”
原來,這臺吉為了保存皇家臉面,亦是為了不徹底撕破臉皮,故意說是厘斯府中繡匠縫補,二皇子亦是受彼等蒙蔽,未知此事,為日后談和留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