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因為大一朝中,魔族人族之防甚嚴,若一魔族百姓,跟一人族百姓交往走動,則會被其鄉鄰恥笑,普通人族魔族百姓言語不通,所以在人族苦力之中,亦需能言聽魔族言語之隊長,方可執行魔族官方指令,統籌分配各方勞役任務。
列位看官,為何這七大隊長之名字如此可笑呀?四九、百一、三二……
原來這大一朝中,因朝廷明令人族不得識字,所以老百姓給其子起名,往往是父得其子時之歲數,或是母生其子時之歲數,或是父母年齡相加,或是祖父母年齡為名,若是仍照前朝舊例起名,曰姓劉名備字玄德,則官府必知其家識字矣,輕則誅之,重則族之。
如此起名,那豈不是天下重名無數?似那劉四九,天下劉姓多矣,四九之名豈不要濫,如此則如何區分。
此亦未難也,若此劉四九,乃湖廣衡山郡人氏,若此隊中有一姑蘇之人亦名劉四九,則可稱衡山劉四九,姑蘇劉四九。若兩人同是衡山郡人氏,亦可稱衡山郡東鎮劉四九,衡山郡南鎮劉四九……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
這大一朝中,雖明令人族百姓不得識字,不得觀書,違者斬之。
然仍有不少百姓之家,藏有書冊典籍,暗中偷習,曰王道不可廢,教化不可斷,冒著斷頭風險,學此看似無用之書。
這劉四九即是那讀書識兵之人,乃前朝大將之后。素有大志,自幼隨其父偷習四書五經,兵法韜略。
其人身高八尺,力能扛鼎,自幼曾隨山野異人暗習武藝,一把祖上留存的八十斤重方天畫戟亦操練純熟,能使得風雨不透,諸般武藝皆已諳熟,但因大一律法嚴酷,不敢表露,只得將一身本事抱負深藏,龍潛深淵。
恰逢魔皇著湖廣巡撫及江南州巡撫征苦力纖夫赴京師拉龍舟,因劉四九魔言純熟,乃向官府自告奮勇曰愿為纖夫,且可為官府征上萬纖夫前往京師,被那巡撫賞識之,著其為隊長,率其所征之上萬苦力。前往京師拉船。
而這魔皇龍舟又恰好行至黃州,即升帆改走海上前往北冥,留述慎監督這三十余萬苦力在此清淤固堤。
那魔皇在北冥屠龍駕崩,小皇子、哈依、臺吉懼誅不歸,自王北冥。新魔皇已登基改元之消息,亦已在黃州軍士官場之中傳得沸沸揚揚,且有流言曰臺吉、哈依小皇子,聯合西域大皇子,已布告天下,將率精兵親擊京師,誅奸佞、清君側,京師中業已發兵兩面拒敵,各種小道流言飛起,一時間黃州魔族官場軍士皆人心惶惶。
而劉四九因魔言純熟,所以對各方面流言皆有耳聞,且因識字,曾暗中觀看朝廷公告,知是魔皇在北海屠龍時,為龍尾重擊,已駕崩,臺吉哈依等懼誅不歸,擁立小皇子王于北冥,那新魔皇無奈,只得順水推舟,封其為智王,封大皇子為勇王,這大一朝表面雖仍是一統江山,其實業已分為三國,相互防范敵視,表面兄弟,實乃仇敵。
這劉四九自思,天下至難得者,機也。今魔皇新崩,天下震動,人心思亂。且人族在魔族之慘暴酷烈之壓迫之下,饑寒交迫,勞役繁重,天下人族視魔族皆如洪水猛獸,且恨且懼,皆有偕彼同亡之恨,天下所以仍太平無事者,苦于無人倡義,舉旗起大事耳,若有人發難,則響應者應極眾。
這劉四九思至此處,急暗中招集其余孔、關、張、趙、馬、黃六隊長,相與謀之,共議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