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以城門為中心,方圓二十丈范圍,無一活口。
三個城門,三千余士兵,只在剎那間,就變成了殘肢斷骸,飛到數丈高,又紛紛落下。
如此慘況,即使身經百戰之老兵銳卒,亦難免心生恐懼,如此勝于九天雷霆,聞所未聞之火藥爆炸,任你武功蓋世,銅頭鐵腦,如此一炸之后,皆成飛灰。
那在城內遠處,沒被震死震傷之魔兵,亦幾乎被爆炸嚇得呆若木雞,呆立原地傻傻觀望。
而進攻金陵之反賊,亦若癡若呆,觀望城門處魔賊被炸飛上天,殘肢斷骸加上銅盔鐵甲,刀弓劍戟紛紛落下。
足有半柱香時光,城外反賊好似方知城已破,擂鼓咚咚,各頭目方大聲吶喊:
“兄弟們,殺入城中,殺魔賊……”
大凡守城戰中,攻守雙方士氣之變化,是根據攻方或守方,那方主動,那方被動而變化的。
若攻方用云梯攻城,只要有一人成功登上城墻,那么進攻一方即會士氣大振,士卒奮勇,爭先登城。
而守方則會力餒氣泄,想著退入城中何處憑堅打巷戰,若非精銳之卒,則想著何處敵圍松懈,從何處逃出城中較為可靠。
而此時城中之魔兵,本來在半月前還是城中百姓,因駐守兵馬被全殲于黃州,不得已發百姓為兵守城保家而已。
幸得魔族百姓平時皆好勇斗狠,略識武藝,膽氣極壯。
而且那陵睢所率領前往黃州擊反賊之兵卒,雖然幾近全軍覆沒,然百夫長,千夫長等底層軍官未失,此類人皆是軍中強者選拔而出,爭戰經驗豐富,有彼等做為守城骨干指揮,所以方能將此魔族百姓為兵卒之守城戰進行得有聲有色。
然亦是倚仗金陵城高池深,城內糧草充足,易守難攻而已。
像如此東、南、西三個城門同時被炸飛,城門處皆出現七八丈左右之大缺口,守城兵士被炸得身首異處,四分五裂。即使精銳之卒,遇此情形,恐亦魂飛魄散,心裂膽喪,未敢再戰,何況這城中之未練之兵。
那就都逃吧,城北無反賊圍城,正好可以打開城門,逃出去,至于出去之后,能否真的逃得性命,那再說,聽天由命,至少逃出去,還有活的機會。在城中,就死定了。
其實兩方爭戰,造成巨大殺傷的,皆不是兩軍對戰之時,而是一方敗逃,一方追擊的時候。
那敗逃一方已然喪膽,無心搏斗,只知發足狂奔逃命,不顧身后追擊之乃是騎兵,被追上受死乃遲早之事。
其實此時若城中守將乃視死如歸之將,守城之兵亦是精銳之卒。則縱是城門被炸毀,反賊蜂擁而入,亦可重新布置兵力與之巷戰。
須知這金陵城中極大,城中魔族百姓房屋,各部衙門皆是大青磚砌成,極其堅固。若城中魔兵,與黃州反賊搏命二戰,利用房屋地勢,與黃州反賊爭奪每條街道,每條小巷,每個衙門,每戶房屋,甚至房屋中每間臥房,每個大廳,每個院,以百人隊,十人隊為單位,各自為戰,同歸于盡。
那黃州反賊即使炸毀城門,攻入城中,亦絕不代表金陵已失,若想完全啃下金陵,恐無月余時光,折兵十萬,不能肅清殘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