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回和州慢慢享用,朱元璋卻果斷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了退路。
起義軍見無路可退,只能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繼續去攻克太平。
太平城里的元兵,同樣沒有什么戰斗力,起義軍很快就攻進了城。
進城后,朱元璋再次重申軍紀,嚴禁士兵燒殺擄掠,不能隨意侵害百姓。
有個別兵士犯了禁令,立即被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擁護。
直到此時,朱元璋才稍稍舒了口氣,總算開辟了一塊富庶之地,打算在這里駐扎些時日,讓軍隊得以休養生息。
“大帥,如今之計當放緩征討的步伐,在此建立我們的根據地,大帥要正式昭告天下,成為真正的元帥!”
謀士李善長及時獻言獻策。
現在和朱升當年所提的“緩稱王”的境遇,發生了很大的不同,朱元璋正有此意。
“朱元帥!朱元帥!”
將士們聞言群情激昂,高呼著元帥的口號,這就更加增強了朱元璋的信心。
于是起義軍在此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朱元璋正式做了元帥,并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
從此,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一系列舉措……
至正十六年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
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開始第三次進攻集慶。
集慶據《元史·文宗紀》記載:“天歷二年,改潛邸所幸諸路名,建康曰集慶,江陵曰中興。”
“集慶”寓意“匯集喜慶”,元圖帖睦爾先封懷王,一重喜慶,后由懷王成為皇帝是二重喜慶,遂將建康改名為集慶……
第三天,朱元璋的首戰先鋒徐達,攻破了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了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便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里守衛在自己身邊。
翌日,降軍知道此事后,都十分感動,疑慮頓時全消,甘愿跟隨朱元璋去打天下。
后面的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城。
朱元璋進城后,再次下令安撫百姓,推行了一系列撫慰百姓的舉措,逐漸站穩了腳跟,并改集慶為應天府。
應天府可是江南的重要城鎮,朱元璋終于從小城鎮,一路打進了大城鎮,重要的是,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作戰和管理經驗。
更為厲害的是,朱元璋審時度勢,他一直將明王視為明教的正統皇帝,盡管韓山童已死,小明王韓林兒依然被朱元璋奉為正主。
這就是朱元璋區別于其他義軍首領之處,完全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智慧……
朱元璋將一路的戰報,及時上奏給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后,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
朱元璋在應天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小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應天府才是朱元璋真正看中的根據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造就了應天幾百年的興盛地位。
自古以來,此地物產豐富、商賈云集,貿易流通非常發達,能夠坐擁這樣的富庶之地,才可以實現朱元璋的宏圖偉業!
沒想到應天最后真的成了大明開國的都城,在此開啟了中國一段嶄新的王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