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他心提到嗓子眼兒了,就怕自己聽漏了什么重要的東西。郡主怪罪下來,他可承擔不起。
了解完情況,寧兮沒有多停留,直接打道回府。
送走寧兮之后,萬時全交代了幾句,便向著離周家莊很近的白塔村而去。
萬時全的侄子劉羨陽,就住在這個村子。
正在地里忙活的劉羨陽,見到匆忙而來的萬時全很驚訝,他放下鋤頭看向田坎邊的萬時全,
“舅舅,出什么事了嗎?”
旁邊撿雜草的萬氏見弟弟著急忙慌的樣子,擔心道:“可是你莊上出了什么事?難道之前霜凍凍壞作物的事情,上面怪罪下來了?”
萬時全擺了擺手,示意兩人讓自己喘口氣。他這一路是小跑過來的,呼吸還不平穩。
“唉呀!你倒是說話呀?”萬氏有些著急,再過幾個月,她兒子就要考舉了。若是弟弟出事,可怎么得了。
“不是,我是來請教羨陽的。”萬時全氣喘吁吁道。
劉羨陽放下手里的鋤頭,走到田坎邊,問道:“舅舅想問什么?”
“今日,安平郡主忽來莊里視察,還說了一些新奇的話。我不太理解,你幫我琢磨琢磨,郡主那話是什么意思?”
萬時全將寧兮說過的話,復述了一遍。
而劉羨陽卻陷入了沉思,嘴里還不停重復著寧兮抄***爺爺的那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句話對劉羨陽的觸動很深,他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寒門學子。
本來幼年喪父的他,是沒有機會讀書的,但萬時全拼了命也要供他讀書。說只有讀了書,才能改變命運。
而他也很爭氣,雖然發蒙晚,但現在已經是秀才了。只要能通過今年的秋闈,就是舉人了。
貧寒的出生讓劉羨陽在努力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農桑的了解。他想從圣賢書中,尋找能讓家里富裕起來的方法。
但在尋找的過程中,劉羨陽發現,書中記載的很多東西,和現實根本不相符。
奉為圭臬的圣賢書,并不能為他解決問題,這讓劉羨陽很糾結、無措,
他也曾就此詢問過夫子,但夫子總是很嚴厲地責問他,不可以懷疑圣賢,圣賢是不會錯的。
很長一段時間里,劉羨陽一直在,圣賢對還是現實對,這兩種觀念中掙扎。直到寧兮的這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令他豁然開朗。
是啊!
人依靠天地而活著,圣賢們的學問也來自天地。天地是絕對不會出錯的,錯的只有人。
不論什么思想,哪種理論,必須經得住自然萬物的考驗。這才可以證明它是對的,是能使用的,可以一以貫之的。
一瞬間,劉羨陽覺得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扇大門之后,有更加廣闊的學問和知識。
這令他狂喜不已,看向萬時全激動道,“舅舅,郡主說得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故事里不是說豬去勢,更利于生長和肉質鮮美嗎?咱們就試一試,用實踐來證明,那個故事究竟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