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車后,司明鏡直奔卒中中心大樓,在某個手術室門口的走廊上,看到了蘇爺爺家的人,除了蘇鋮還有蘇鋮的兩個大哥,以及蘇鋮的父母。
“明鏡,你來了。”
蘇鋮的母親秦依楠起身,握住司明鏡的手,指著手術室說:“剛剛推進去三分鐘,醫生說很兇險,正在里面搶救。”
司明鏡的心,也提了上來。
她知道在搶救腦梗方面,西醫比中醫占絕對優勢。
腦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腦梗死患者,當腦梗發生時,神經細胞在缺血幾分鐘內就可能發生不可逆性壞死。
因此,在發病3小時內越早接受溶栓治療,發生壞死的神經細胞越少,患者的殘疾風險也會越低。
國際標準規定,腦梗患者從進入醫院的大門到開始靜脈溶栓的時間應盡量控制在60分鐘內,因為如果一個病人到達醫院,在60分鐘給不上溶栓藥的話,死亡幾率將會增加28%。所以為了搶這28%生存的機會,必須在60分鐘給病人采取針對性的治療。
研究顯示:靜脈溶栓治療不僅在24小時內就可以看到癥狀緩解,而且可以促進腦功能的恢復,減少患者殘疾的比例,并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現實中,大多數患者家屬在腦梗發生后只記得盡快把病人往醫院送,但應該送往什么醫院,家屬完全不了解。
很多患者在第一時間被送往就近醫院或者家屬有熟人的醫院,但這些醫院可能未必具有溶栓條件,也不一定有針對急性腦梗患者的快速應急機制,患者寶貴的急救時間往往浪費在掛號、排隊、拍片子、輾轉多個科室的路上,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的機會很快丟失了,發生殘疾和失去生命的風險越來越大。
不過第三醫院不一樣,第三醫院是A國卒中中心聯盟醫院,擁有一套完整并且完善的應對卒中患者緊急預案。
每一個送往卒中中心的病人都將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專業性卒中團隊負責,該團隊包括急診科醫師、24小時服務的卒中小組、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康復師等多名專業人員,且進入卒中團隊的每個組員都要經歷從經驗到技能、培訓的多重審核。
他們每人每年診斷和治療的腦血管疾病患者至少在100例以上,即每3天就經治1例患者
這些,都是在來醫院的路上,漠銀河告訴她的。
司明鏡安撫秦依楠以及在場的蘇家其他人:“伯母,我聽說第三醫院是帝都最好的卒中中心醫院,尤其是腦血管科室,更是國內頂流專家的聚集地,有最好的醫生給蘇爺爺搶救,爺爺肯定會沒事的。”
就是因為第三醫院在腦血管方面是全國最好的,所以蘇家人才把蘇老爺子送到第三醫院。
蘇鋮在手術室門口來回走動,晃得蘇父眼睛疼,更煩躁了,低吼:“你給我站著別動,晃來晃去,晃得我心慌!”
蘇鋮立刻停下腳步,站在司明鏡身邊,說:“司妹妹,若是給你治,你有把握嗎?我記得去年有個腦癱女孩,去一家中醫診所鬧事,后來就是被你治好的,你在這方面是不是有獨特的研究?”
雖然蘇老爺子總是拿著拐杖敲他,但蘇鋮卻是最孝順的,生怕等會兒手術室的門打開,醫生帶來什么噩耗,他將希望寄托在司明鏡身上,大家都說她是神醫,什么病到了她手里,都可以化險為夷。
他們書架有腦溢血而亡的傳統。
比如蘇老爺子的父親,蘇老爺子的爺爺去世,都是因為腦淤血。
有這樣的傳統,讓蘇鋮的心沉入深淵,他怕爺爺挺不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