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梁老太太的孫子小宋站起來,辯駁道:“按照這個理論,不可能運用到人瞬間轉移上,照你這么說,在瞬間移動的過程中,這個孩子的位置并沒有移動,只是孩子體內的量子態信息被傳送,而在別處重組形成了一個孩子,這豈不變成了克隆人?若是多瞬移幾次,豈不是能夠克隆出無數個相同的人?”
那位年輕的研究員說:“實際上,小寶貝是由無數的粒子組成的,想要復制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將人分解,打散體內的無數粒子然后進行掃描,在與A區'紅球’粒子進行作用,對比量子態信息;再把這份對比結果傳送復制到B區,重組成一個小寶貝。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小寶貝經歷被分解,也就是說經歷了死亡,此時A區的小寶貝已死。”
另一個年長的研究員嘆氣:“沒錯,按照量子糾纏理論,A區的小寶貝轉移到B區的過程,實際上小寶貝在粒子分解過程中已死,B區出現的小寶貝不過是粒子重組出來的克隆人而已,這也是我們整個研究團隊研究了幾年,卻止步不前的原因。這個理論只適用于遠程瞬移物體,卻不適用于遠程瞬移有生命的人類或者動物。”
蘇朝陽小寶貝煞有其事的插話:“白胡子爺爺,研究止步不前,就說明研究的方向錯了哦,為蝦米不換一個研究方向哩?寶寶一個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哦。”
怎么可能沒有換其他研究方向,只是都碰壁了而已。
漠銀河站在旁邊懶懶的聽著,道:“小宋,說說你的觀點。”
梁老太太的孫子,小宋,目前還在讀研究生,是在場所有研究員里面年紀最小的,戴著黑框眼鏡,鏡片很厚,長相也并不出眾,臉上坑坑洼洼留著很多青春期留下的痘印,但他的學術能力很強,很有想法。
小宋點點頭,道:“我覺得瞬間轉移就應該是將人在短時間內從A區轉移到B區,而不是復制人在A區的信息,然后在B區復制信息制造出一個克隆人。”
方才與蘇朝陽小寶貝講解理論的年輕研究員問:“道理誰都懂,你打算怎么實現,依據的是什么理論?”
小宋對空間轉移很感興趣,他為此寫了多篇論文,有自己的理論支持,
小宋道:“利用空間扭曲。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來看,如果物體的引力或能量足夠大,那么它將有足夠的力量使空間發生扭曲,而使三維空間中的兩個點被拉近;如果這種能量強到能讓兩個點幾乎重合,那么我們就可以想象出這樣的情況:從幾乎重合的三維空間的兩點之一穿過,將直接跨越兩點間的三維空間而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另外一點,這樣便達到了瞬間移動的效果。該方案為我們實現快速的瞬間移動提出了可能,也就是只要制造出能夠拉近空間中兩點的儀器即可實現瞬間移動。”
小宋站在潛水艇里觀察外面的環境,說:“也許這里的空間隧道附近就有這樣的天然儀器,我們只要研究出這個天然儀器,加以借鑒,利用其原理研發制作出實用的儀器,就能夠實現瞬間轉移。就像人類借鑒鳥類飛行發明出飛機,借鑒魚類游泳發明出潛水艇,看上去很難,但只要抓住關鍵點,一定能夠夢想成真!”
喜歡夫人你的小龍崽四歲半了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夫人你的小龍崽四歲半了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