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殷懷璽存了各樣算計,至少他讓百姓幾百萬災民活下來了。
梁王做不到,士紳是不愿做。
“我不想步我父王后塵,”殷懷璽來到虞幼窈跟前,蹲在她面前:“我也給過他們很多次機會。”
虞幼窈點頭:“你放出要教流民養蠶的傳言,士紳們不會不懂你的意思,可眼看著春蠶就要開養了,連城四大家,卻沒有半點表示,你是藩王,對流民之事不能插手太多,以免落人口實,士紳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對你的暗示有恃無恐,他們盤剝百姓,不顧災民死活,不仁不義之人,死不足惜。”
她一直都明白,殷懷璽想救流民,卻礙于藩王身份,無法插手官府之事,只能用這種方法,暗示士紳。
收容流民養柞蠶,早期流民的食物有番薯支撐,還有豐富的海產資源,而且天氣回暖,萬物復蘇,流民也可以從山上弄到食物,官府和士紳們,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幾家平攤下來,不過九牛一毛。
等第一季春蠶結了繭,流民能以蠶絲換糧,武穆王府有存糧,雖不能白白舍給流民,但是蠶絲作為軍需,卻可供流民換糧。
蠶蛹也成為了流民的食物之一。
番薯在受災較輕的東北三省全面種植,葉藤莖皆可食用,產量又大,北境也不會面臨缺糧危機。
流民的蠶絲,也可以和士紳換糧,讓士紳獲利。
收容流民對士紳有利無害。
士紳們不愿做,是因為多年來,他們已經習慣了盤剝百姓,坐享其成,不愿做出任何付出。
更因為他們掌控了一地資源,高高在上慣了,流民在他們眼中,宛如草芥,更不愿迂尊下貴,出手相幫。
可是這樣不對。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這才是一個上位者該有的胸襟氣度。
而殷懷璽做到了。
想通了這一點,虞幼窈心胸一開,便露了笑容:“士紳們不愿做的,我來做,借我之手,你一樣可以達成目的。”
遼省有不少適合養蠶的地區,都有接納流民的天然優勢,接納流民的地區,也相繼發展人口,提高生產力,新興發展的資源,也將打破被士紳們掌控的固有資源,在北境一灘死水里,注入活水,并且由武穆王掌控,就有更強大的資本,壓制士紳,讓士紳遵循武穆王制定的規則。
殷懷璽所謀,符合百姓利益,也符合他身為武穆王利益,是雙贏的局面。
殷懷璽松了一口氣:“北境的發展,也離不開士紳,如梁王那等趕盡殺絕的手段,也是要分人的。”
??這幾章,是在進一步介紹北境的一些背景,以及當下的情況,古代重農抑商,但是在北境,因為早期頒發了,強邊御外的政策,鼓勵商業,北境的商人地位,也比其他地方高,就導致了商貴民輕,甚至商人和當地士族聯合,也叫士紳勾結,古代士農工商,士的地位高,能影響朝局,與商勾結,就形成了一股大勢,就導致了士紳欺官。
?大表哥現在要做的,就是改變這一現狀,小表妹強行在蠶業上撕開一條缺口,其實就是和士紳為敵。這幾章寫的很困難,每天都在努力要雙更,可是寫出來的字,反反復復地刪除,重寫,四千字,變二千多字,二字多字,變幾百字。。。。特別無奈,啊啊啊,太復雜了,搞事也不是那么容易~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