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球其實有一定程度的打手嫌疑,但裁判就像是沒看見,這也代表今晚的對抗尺度,將會延續強度,不會輕易給哨子。
小破船同樣打得謹慎了許多,沒有和前兩場一樣,無腦快推。
因為事實證明,在西決的對抗強度下,這么做,容易失誤堆積。
小納什前兩場加起來才4個失誤,后兩場單場最少都有6個,比前面兩場的總和還要多。
這都說明對抗和尺度在升級。
納什穩穩把球運過半場,也叫了一個擋拆,憑借年輕的速度和爆發力,迅速從大本身邊鉆過去。馬龍迅速補防到位,小納什要是投籃,一準被干擾掉。
可納什還是出手了……
馬龍伸手,沒有蓋到,但是出手的軌跡已經是完全改變,這球不可能進去。
啪——
是的,不可能進去,籃球直挺挺打在了籃板上,籃圈都沒有碰到。
但這球本來就不是投籃用的。
“搶籃……”話還沒喊完,就看一個13號的黃色身影高高飛了起來。
接著在馬龍已經下落的腦袋上,完成了一記空接大暴扣。
“扣籃——————”
“來自我們的77組合!”
“默契又漂亮的空中接力!”
拉爾夫.勞勒的捧哏永遠不會缺席,小納什和鄭鐵擊掌,比分2-2平。
但很快斯托克頓就給了馬龍高位掩護后的喂球,卡爾.馬龍中距離直接長射命中。
卡爾.馬龍這幾個賽季都是超過5成多的長兩分,簡直是效率闊怕,而且還是出手占比高達3成4的情況下做到的。整個中距離出手,他的占比達到了55%,命中率也超過了4成6。
對比下,科比的巔峰中距離出手占比都沒有馬龍這么夸張。
再看看老流氓,今年的常規賽整個中距離命中率“才”44%,只看數據的話,還不如馬龍呢。
所以,這是一個中投強人卡梅隆.安東尼一輩子沒有達到的命中率和出手數,真正超過了他的4號位,只有后面橫空出世的德克.諾維茨基。
在諾維茨基出來之前,卡爾馬龍就是絕對的4號位,第一投射大前鋒。
量又多又準。
刷——
輕松命中。
馬龍也有一個“超級擋拆大師”的ssr技能,只不過他是偏向內線類型的版本,而斯托克頓是外線類型。在吃了擋拆后,鄭鐵看了馬龍技能面板,可以增加他擋拆掩護后的非三分所有出手方式成功率。
真是夠變態的。
雙華萊士出來防守就被拉開,讓后就可以依靠球隊空切,打一個籃下空虛。
這也是他們的穩定進攻套路之一。
小納什也想要這么打一個,但順下的時候,拉希德.華萊士因為和卡爾.馬龍進行了一波身體對抗,結果整個人差點被爵士隊32號這副橫練身體強行頂出邊線去。
這是什么?
這就是身體和力量上絕對的優勢啊。
就連奧胖子這段時間都是干不動他的。
絕對的力量,不是夸張,拉希德.華萊士除了身高和臂展,要和馬龍比身體,那不是一合之敵。
差距太大。
對手反擊,并沒有打快,整個爵士隊也是90年代的所有球隊里面,唯一一個打反擊最少的,卻得分最高的一個。就算是公牛隊都因為“四小的防守特性”,經常可以包夾或者協防,使得對手出現失誤,直接快下得手。而這支猶他爵士隊就完全沒這方面的覺悟。
90年代之前的馬龍,就是活脫脫一個勒布朗.詹姆斯,但90年代后,馬龍也進入轉型當中,中投靚仔,就是他的轉型宣告。
既然打反擊這么少,那么怎么做到得分這幾年都是聯盟前茅?
還不是因為……
他們的每次進攻,成功率都頗高么。
斯托克頓的傳球在陣地戰,同樣是無解的,又穩定又扎實,好像多困難,有多少人在前面,他都可以輕松把球送到隊友手中。
斯托克頓要了擋拆,切入半步,就沒有再走,直接擊地傳球,給了弱側的爵士隊球員,“國民岳父”霍納塞克。霍納塞克立刻接球出手,假動作,吸引大本起跳后,迅速運球切入,籃球打板入網。
6-2。
小納什也喊了掩護,因為陣地強突斯托克頓絕對不是個容易的事情,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防陣球員,還是多年把持,這一點沒有幾把刷子根本不可能。
可這球切入,卻差點被爵士隊中途“夾殺”。
因為斯托克頓看出了小納什的打算,立刻揮手,讓拉塞爾過來包餃子。小納什被突然圍住,這球只能倉促出球,把球給了一邊的鄭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