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經歷過大數據時代洗禮的人,袁烜自然知道想要推斷一件事情的發生必然需要龐大的數據信息,而現在他最缺的就是這些。
父親從陳麻子那里得來的信息太有限了,最多只能確定兩點。
第一,近期就有大災要來,而且時間不會超過兩天,因為陳家走得那么徹底,那么慌忙,而冒著大雨從這里去金陵城至少要走一天。
第二,金陵城是安全的。既然陳麻子舉家逃往金陵城,那只能說明一件事,金陵城在他看來是個安全的地方。
除了這兩條明顯的結論,袁烜只能自己推斷了。
江寧縣中也有陳麻子的親朋,而且鹽幫還有一個堂口設在江寧縣,陳麻子沒有停留在江寧,而是直接去了金陵,這只能說明一點,江寧也不安全!
自古以來,能讓人逃離故居的只有天災和**。如今的大魏帝國雖說和北方游牧民族還有些刀兵,關內還是很太平的,當今皇帝正值壯年,也沒有聽說有人謀反。江南一代的治安也一向良好,所以兵災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說幾乎不可能。
不是**,那么就一定是天災!
這個時代的天災是什么?
火山可以排除。
地震也不可能,至少袁烜不認為陳家有預判地震的能力,這一點有過前世知識的袁烜覺得自己才是這方面的預言家。
蝗災、旱災?聽著窗外依然下著的雨,這就是個笑話。
天火?不說現在沒有打雷,就算是數十道雷對著一棵樹劈下來,能不能燒著先不說,燒著了能挺過多久就會被雨水澆滅?
思來想去,袁烜只能想到現在最恐怖的兩樣,洪災和瘟疫。
持續了一個月的雨,即使江南的水網再發達也難以舒緩上天不停的恩澤,而且這個時代的水壩和泄洪手段在袁烜看來比之后世來說簡直就是過家家,而后世有無數的專家手段和人民子弟兵都不能阻擋洪水的肆虐,更別說這個時代了。
金陵城在北,而袁家村往南經過四個村寨有個水壩,這也是整個金陵最大的水壩,他供應著整個江寧縣的灌溉之用,需水量相當的大。小袁烜的記憶里還有跟隨自家長輩去過大壩游玩的場景,那在當時的小孩子心中只能用“嗚哇”來形容!
是了!是了!這么多天的降雨,從來沒聽說過水壩做了什么叫泄洪的措施,因為前期沒有人能料想到這次的恩澤這么長,而等到意識到要泄洪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下游的水網已經快要漫到河堤上了,還能往哪里泄洪!
一定是了,一定是陳麻子收到可能會決堤的消息,所以才慌忙逃到北邊的金陵城。而因為怕引起大范圍的北逃形成難民潮,到時候說不定金陵城會關閉城門拒絕難民進城。
陳麻子不敢把這個消息直接告訴父親,只是隱晦的提了一句,而正是這一句讓自己推斷出這些讓人頭皮發麻的事情。
袁烜沒有理由責備陳麻子,事實上在這個艱難的世道,能讓自己一家人在僥幸活下來再去找他,能隱晦的提醒這已經是不得了的恩情了,要知道他們兩家可并沒有什么血緣親情。
想到了可能到來的大災難,袁烜趕緊從馬桶上下來,他需要立刻找父親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說不定還有辦法挽救,要知道他們已經落后了陳家人半天了,再加上陳家可是有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