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在戛納掀起了一股熱潮,影評人,還有電影媒體,以及觀眾的接連的好評和贊美,完全將《小丑》捧到了一個極高的地位,電影媒體和影評人紛紛認為《小丑》絕對有希望角逐最后的金棕櫚,而且是最大的熱門。
在這里面,于賀的表演同樣十分精彩,同樣有希望角逐最后的戛納影帝。
只是呼聲再高,也只是呼聲,電影節上不乏精彩電影,至于影帝的候選人方面可以說每位演員的表演都十分出色,這一屆的戛納電影節競爭可以說是十分激烈。
單單就表演而言,于賀的表演自然是毋庸置疑,十分出色,瘋狂而真實,就像很多影評人評價于賀的表演為”絕望下的震撼“,以兩種人格心理的態度,帶著絕望地生活,表面看來,小丑林亞從精神病患者變成惡魔,最后在眾人的暴亂中,接受頂禮膜拜的那一幕表演可以說真正的震撼人心。
……
《小丑》劇組自然是十分在意媒體,觀眾的評價,看著現在戛納電影節上自己的這部電影大火,越來越多的觀眾涌入電影院,排著長隊,這畫面自然讓一眾主創很是激動。
但是對于這部電影的出品方,制片人王晴而言更激動的還是電影賺的利潤。
其實真正說起來,《小丑》這部電影拍攝成本并不算高,五千萬左右的投資成本,當然在對外宣稱自然是八千萬的投資成本,五千萬左右的投資,這和現在的大制作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不過就是這樣成本不算高的《小丑》卻是在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因為在戛納電影節上引起了一股熱潮,很多電影發行商也都看了這部《小丑》自然知道這部電影精彩之處,這一屆得獎的大熱門,在這樣的好評之下,自然很多發行商,片商都找上門要談生意。
很多時候,一些電影人靠的就是電影節賣電影版權,即便國內票房再糟糕,也不用擔心回本問題,其實早在電影上映之前電影就已經回本了。
就像現在《小丑》一樣,這部電影同樣是還未上映就已經回本了,而且還賺了不少。
當然,現在大部分國內影片的資金回收依賴票房分賬,也就是看上映之后的電影票房,可占到影片總收入的80%以上。相較于海外發行,國內大部分電影都是看重電影票房,只有少部分專門走電影節路線的電影才會特別看重海外市場。
像《小丑》這樣一部十分符合外國觀眾口味的電影,外國電影發行商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一部電影,這也是為什么王晴等人之前拖著,要等到電影首映之后,再談電影版權一事。就像陽光影視劉光等人對《小丑》這部電影十分看重,外國發行商,電影片商同樣很看好這部電影。
其實一開始,王晴等人是不打算直接買電影版權的,因為他們想要電影的海外票房分成。
但是王者也有些擔心《小丑》這部電影上映會受抵制,尤其是在美國上映。因此對于高價的直接就賣了版權,至于其他的則是保底分賬。其實相對來說,美國方面對于中國電影一般來說都是直接買斷,很少有保底分賬,除非是真的對電影非常有信心才會選擇保底分賬這種形式。
……
電影現在已經回本,而且賺了不少,接下來自然就是拿獎這件事。
如果能夠拿獎,無疑是喜上加喜,不過在電影節這樣的地方,即便是《小丑》呼聲在高,媒體給出的獲獎名單預測有《小丑》,誰也不敢保證,因為電影節本身就是一個講究個性,對于電影節的評委而言更是有自己的喜好,個人的口味。
其實這一屆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應該說最大的驚喜便是王者也的《小丑》,在《銀幕》雜志的場刊評分上,該片拿到了3.6分的本屆競賽片最高分,在一份根據美國、法國、德國、阿根廷等七家場刊和媒體的競賽片綜合得分排名中,《小丑》也高居榜首,可謂是本屆競賽單元口碑最高的影片。
這也就意味著其實很多人都十分喜歡這部華語電影《小丑》,這在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很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