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宮影密衛衛所,帝國三公九卿坐立不安,長戈王嬴玄當真豪橫。
咸陽城中,人王腳下,影密衛奉嬴玄之命,闖入他們的府邸,不由分說,就拉著他們來了秦王宮。
來了秦王宮不去面見始皇帝也就罷了,反而將他們帶來影密衛衛所,看押起來。
門外影密衛全副武裝,將大殿圍的水泄不通,不讓他們出,也不讓外人進來。
他們有心和嬴玄說理,可是奈何嬴玄根本不現身。
“無法無天,我定要像陛下參他一本。”
“行了,少說兩句,知道那是活閻王,就不要招惹他了。”
隨著大殿中的越來越多,這些大臣也就安心下來,如此多的大臣悉數到場,嬴玄他敢動歪心思,陛下也是不會同意的。
“這長戈王意欲何為啊?”
此刻就是李斯也拿捏不定,帝國三公九卿和能干之臣,有一個算一個,能到的全都到了。
隨著馮去疾的姍姍來遲,嬴玄和內史騰也終于出現了。
掃視眾人之后,確定都是有見識的帝國重臣,沒有濫竽充數之輩,嬴玄便直接開門見山。
“找諸位過來,是有事要辦!”
嬴玄一揮手,就有影密衛從外面搬桌案、坐榻,然后就有人抱著書院學子的策論放在桌案之上。
“王爺,一份不少,都在這里了。”
趙青衫說完,就帶著影密衛走出大殿,關閉大門之后,就守在大殿之外。
“這是書院學子的考核策論。”
嬴玄說道:“書院考核,就是為了替帝國選拔人才,諸位都是帝國肱骨之臣,對于帝國知之甚詳,所以我覺得諸位最適合評價這些策論。”
嬴玄的話,帝國大臣還是很受用的。
“這是書院第一次考核,弟子數量不多,不到一千份策論。”
嬴玄說道:“我要諸位每人從中選出十份策論,然后在策論最后,寫上你們的名字。”
“不知道,侯爺對于策論,是何要求?”
李斯問道,寫上他們的名字,就變相的成了他們推薦書院學子入仕,就不能馬虎了。
“要求自然是有的。”
嬴玄說道:“第一,切中秦國當下之局勢,民生也罷,兵事也好,需要言之有物,不能侃侃而談,耍耍嘴皮子,空洞無一物。”
“第二,言語措辭,不必追究,只要能指出秦國弊政,或者提出利國利民的政論,就都是好的策論。”
“第三,若諸位不決,可以留將下來,共同商討一番,再作決定;當然,也可以同本王商量。”
“第四,我不要求諸位每個人都看過所有的策論,但是必須保證,每一份策論,至少兩位大臣看過。”
“諸位,可還有疑惑?”
嬴玄說道:“如果沒有疑惑,諸位就開始吧,本候是主考官,為了避嫌,就不參與了。”
“諸位自便!”
批閱策論的大臣人數并不多,若是每個學子的策論至少有兩人看過,每人至少要批閱一百多份策論。
若是細細品味,時間自然是不夠的,畢竟明天早上,他們還是要去早朝的,那么批閱批閱策論就需要技巧了。
李斯看著面前的策論,已經被封住了名字,不過有些東西是遮蓋不住的,比如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
第一篇策論,李斯只看了一眼題目,就知道這是儒家學子學子的策論,崇尚西周井田制和古之君子之禮。
李斯隨意瀏覽一兩眼,就將策論扔到一邊,時代在進步,那些古老的制度已經不適合秦國了。
第二篇策論,《無為而治世》,道家的學問,依舊不能讓李斯滿意,若是無為,帝國哪里需要耗費無數財力,建立書院,初步制定人才選拔極致。
簡直是不知所謂!
第三篇策論,到處都是文字游戲,一看就是名家的手筆,整片策論,巧言善變,沒有絲毫意義。
……
李斯越看越是心驚,策論是諸子百家最擅長的事情,可是如今跟頭栽的最狠的,居然就是諸子百家。
而世家門閥這邊,雖然可以切中要害之處,但是都是些短淺的見識,很少有人看到很深層次的東西。
有些策論,即便看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也言語之間,矛盾重重,漏洞百出,一看知道,這是門閥弟子知道一些長輩的言論,但是也只是聽懂了一些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