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扣動了扳機。
寂靜過后。
莫里斯的腦袋像被捏爆的番茄般炸開。
鮮血濺射了艾莎一身,金色長發因粘稠的鮮血粘成了麻繩,女孩閉著眼睛,感覺每次呼吸都會將腥臭反胃的血腥味吞入肺部,她衣服上全都是血色斑駁的污漬。
莫里斯死了。
既不壯烈,也未能拯救和改變什么,甚至沒給萊頓留下哪怕一道傷疤,未來不及道歉,或是和誰告別,發表臨終感言。
就這么死了。
如果要問現在的亞瑟,他有什么感覺的話,恐怕他很難回答。
憤怒?不甘?痛苦?悲傷?
他無法忘懷的是,莫里斯曾打算害死他,所有以上情緒他都沒有。
是的,也許有人會說,莫里斯他是別無選擇,要么是亞瑟和艾莎都死,要么是只有亞瑟死去,多么簡單的選擇題。
人們都會選擇小惡,即代價更少的那邊。
但亞瑟自己的行動和語言告訴了莫里斯,其實是有其他選擇的,即使這代表著失敗。
叫他理想主義者,或者道德家都好,總會有更好的選擇,只不過因為成功的幾率過小,所以人們經常會忽視它的存在。
大部分人會告訴自己,沒必要冒這個風險,亞瑟卻對自己說,試一下,你有機會贏,而且……
沒人有資格責怪他人,在犧牲自己拯救別人的過程中做的不夠好,或是沒有主動去犧牲掉部分人,來讓多數人活下來。
現實中我們總會有不得不選擇的時候,遇到到的困境。
比如說一個人和其他全部人的生死,你必需做出選擇的時候呢?
如果你想說前者和后者一樣重要,那么你勢必會被劃分在前者中,然后和他一起犧牲掉,畢竟這是為了全人類。
可人類整體的道德,與單個人在面對現實中困境時截然不同。
比如亞瑟面對的第三個游戲,救下兩個人的概率是多少?
當只有0.01%概率成功,而如果失敗的話兩個人都會死的時候。
大家會說,你如果選擇反抗的話,才是殺死他們的兇手,選擇其中一個人活下來才是明智的選擇。
但當成功的幾率有的時候呢?如果你放棄了,死者的親屬會咒罵你的懦弱無力,社會會譴責你的無所作為,就好像,你才是那個殺人兇手。
這兩個字并非特殊情況。
1%。3%,10%,15,%,25%,30%,50%,49%,51%,50%,80%。
那條分界線在哪里?
那條決定你是堅持,還是放棄的線在哪里?
你找不到,任何人都找不到,因為根本不存在那樣的線,人們潛意識覺得那里就該有條線,因為對于錯,是與非,善于惡,本該就是涇渭分明的。
不,它們不是。
對錯是非從來都是模糊的。
法律也并非真理,凡是知曉歷史的,你就會清楚的知道,法律是在不斷地變化的,過去的正確,現在可能是錯誤,現在的正確,在過去可能罪無可赦。
而既然一直如此,那么你也該能想到,未來的人看現在,也會覺得如今的正確是如此的荒唐,現在對錯誤的評判要么過度寬容,要么就是過度苛責。
亞瑟·維恩所思考的是,在沒有分界線的參考下,他應該做出什么選擇。
他已經差不多想明白了,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面對現在的困境。
只要放棄剩下一半的人,有很大概率還會有兩個人活著離開這里,而失敗對他來說也是可承受的,反正最差的結果是只有他一個人活下去。
但他還是打算試一試。
救下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