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甲士中,緩緩走出一人,高冠博帶,玄袍加身,穿的是一身朝服,便等于表明眼下排場正是朝廷授意的公干。
“高御史?你?怎么是你?”
說罷,便用眼角向后睨去,想看清高樹生的態度。
來人名叫高道悅,出身高氏分家,官居當朝御史中尉,有監察朝中大小武官之權。
他見呂文祖如此模樣,也不免皺了皺眉,
“接到舉報武官的公函,來的不是本官,又應該是哪一個?
職責所在,焉有不來之理?
倒是你呂大夫,緣何私自入京,眼下還落得如此狼狽?”
呂文祖雖然生性粗豪,在官場上也滾爬了不少日子。
他大口喘著粗氣,盡量讓自己的心跳降速,待激涌向腦海的血液回流了一些,總算略微恢復了些神智。
的確,高道悅雖然圍了他的宅子,并不見得是刻意針對他,而是得人舉報后的例行公事。
可是自己此番回京非常低調,除了金副官和呂挹塵,就算是宅中下人和宴請的賓客,都是到晚宴時分才知曉的。
高樹生他自然信得過,孫祭酒更是人都死了,那幫毛頭小子都沒有離開呂府一步,哪里有通天本領出去報信。
究竟是誰,設計了這個死局?
他兀自思忖間,埋伏在正廳房頂上的甲士忽然有人哎呦一聲,引弦的手指一個沒拿捏住,嗖的一聲就射出一箭。這一箭雖然沒吃滿力,歪斜無力地彈落在地上,卻是引起了一波連鎖反應。許多神經緊繃的弓手以為有了號令,幾十只箭嗤嗤破空,皆是勁道十足。
呂文祖忽然翻身一聲虎吼,奮力擲出手中長劍,青芒斬處,正是四個年輕人站立的方位。
還是慶云的反應最快,無暇細想,劍鋒舉,寒光落,雷天大壯,勢落驚鴻。
易云:大壯利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慶云不通本派招式,這一劍斬出,取大壯正義,上借乾天之力,下應徹地之威,真如匹練自九天而落,仿佛無堅不可碾作埃塵。
除了祖暅之和金重見,親見這一劍之威的好手皆是檀宗門人,此時感觸已然無法僅僅用贊嘆形容。
媽呀,這雷天大壯的劍意原來可以用得如此純粹,如此隨性!
便就在這電光石火之間,匹練青芒閃在一處,火星飛濺,嗆然金鳴。
》》》》》敲黑板時間《《《《《
本章曾言道,那呂文祖兇相好似活閃婆。中華經典《水滸傳》所傳一百單八將里有一條好漢王定六,綽號“活閃婆”。
關于這個綽號中閃婆的考證,那可真是千奇百怪,有據者了了。究其根本,是因為隨著年代的推移,閃婆這個音譯詞匯已經被其他更廣為人知說法替代了。
關于這一點,明清時期最靠譜的解釋在清代程穆衡所撰《水滸傳注略》中:
閃婆,《藏經》亦謂之陀那婆。此云輕捷,梵言藥叉也。
程氏這本注略,并非圣典,不乏錯漏。若是以后有機會再講些旱地忽律之類的典故,我們可以再做深入探討。但這條關于閃婆的注釋,程案所差不遠,只是惜言如金,沒有說得透徹。
如果說閃婆和藥叉有關系,那便是因為十二藥叉神將在民間也稱藥叉。十二藥叉神將便是印度版十二生肖,其中對應牛的神將招杜羅大將,亦是金剛手菩薩化身。
這位藥叉牛神將便是我們要講的正主了。
閃婆的名稱,出自大藏經《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漢譯本。在第八節中講到了惡生王滅釋種,閃婆被如來授金發爪擊退惡生王立國的故事。
這其中的惡生王,在一些其他佛經中也做琉璃王。而閃婆(Sangpo),也就是今日藏語對音桑波,后來修成正果成為佛家金剛手菩薩。那只金剛手便是借自如來的金發爪。而閃婆建立的這個國家,那就更有名了,其實各位看官一定都聽說過——拉丁對音Shambhala,現在被稱為香巴拉,香格里拉的便是。
大金剛手菩薩是“西方三圣”中大勢至菩薩的憤怒相。在中土佛教中,和普賢菩薩同體異名。
其后吐蕃國國君號贊普(tsenpo),與閃婆亦同源。《新唐書?吐蕃傳》云:其俗謂雄強曰贊,丈夫曰普,故號君長為贊普。贊普就是力量的象征,護教救族的閃婆化身。
為什么本作要提到大金剛手菩薩呢?其實還真的會和后文有些淵源,嗯,不小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