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知李兄如何斷定蕭竟陵在此山中?”
蕭衍畢竟顧及自己身在魏國,不能用南朝的王爺封號稱蕭子良。
萬一魏國也有個竟陵王,那多尷尬?
帶姓稱蕭竟陵,這就柔和多了。
“昔年齊武帝有意傳位蕭子良。
可是自齊王蕭鸞尋蕭子良一番秘議之后,蕭子良卻主動放棄爭位之心。
此事你可知曉?”
“此事在齊國人盡皆知,蕭某自然也有所耳聞。
難道李先生知道其中緣由?”
“我不知道。”
李神俊促狹地一笑,他用手指點向背后嵩山,
“等你見到他,也許他便已經知道了。屆時蕭兄你,恐怕也就可以知道了。”
“何出此言?”
“蕭竟陵是謙謙君子。
應是他的,他才會去取,若不應是他的,他也不會去拿。
當局者迷,難道蕭兄現在還沒有悟出些什么?”
蕭衍踱了幾步,忽然道,“難道是與當年始安王之死有關?”
齊始安王蕭道生,是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的哥哥,也是當今齊王蕭鸞的父親。
相傳他在蕭道成登基前忽然暴死,死在哪里,因何而死,齊國高皇帝蕭道成一直秘而不宣。
莫不是蕭道生的死與這嵩山還有什么干系?
蕭衍眼神中滿是詫異,又禁不住望向了李神俊。
李神俊嘆了口氣,
“先翁敦煌公膝下六子,五子成人。
得封一公三侯,獨到了家父這里只是個子爵,差了兩級。
這其中的忌諱,便因家父和始安王的一段交情。
其中詳情長輩雖不曾明言,但是依先父無意間吐露的語鋒,始安王死于魏國,卻是可以斷定的。
我知當今齊王蕭鸞暴戾,蕭兄此來,怕是有意迎蕭竟陵返齊。
但是以蕭竟陵的為人,一旦這個心結解不開,蕭兄這一趟,就算能見到他,恐怕也是空忙一場。
我也知道任神經抱的是和你一般心思。
既然相交一場,我便不妨再多說一句,若你真的有意探知當年內情,可能還有一人可以嘗試。
家父每談到這段往事,都會提及一位故人,他便是檀宗劍客陳道巨。”
“什么?”
慶云本來只是像聽書一樣瞧這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侃山河聊往昔,這話鋒一轉忽然就提到了陳叔,忽又念及陳叔至今下落不明,心中頓感一陣不安,驚躍而起。
》》》》》敲黑板時間《《《《《
楊大眼傅豎眼這一對活寶,在本作中被寫成了天生畸形,估計有不少看客為其不平。
可是這二人的異象載于正史,非如此不可圓其史跡。
我們先說這楊大眼,他跑得到底有多塊?《魏書·列傳六十一》記了這樣一件事:時高祖自代將南伐,令尚書李沖典遷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曰:“尚書不見知,聽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莫不驚歡。沖曰:“自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
說的是孝文帝還沒遷都的時候,從代郡出發南征,讓李沖選拔將領。這個楊大眼呢毛遂自薦。李沖不接受(為啥不接受?可能因為長得和別人不一樣唄,若是生的正常些,想當兵還能不讓?)。這個時候楊大眼就說啦:“尚書大人您是不知道,下官可是別有一功啊。”于是他就取出三丈長的繩子系在發髻后面,開始了奔跑。一根長繩被他帶得筆直,奔馬都追不上他,看到的人沒有不驚訝歡呼的。李沖贊道,“千古以來,此子獨秀。”于是就將他選作將領。
史書白紙黑字寫著他的奔跑速度比馬快,能放飛三丈長繩,你說這是什么速度?別說獵豹了,這都有機會劈剋(PK)法拉利了呀。想要跑這么快,正常人類的骨骼是無法支持的,所以他必須是個畸形。結合他大眼的特征,那大概就應該是火星人腦袋,德萊尼人下半身的樣子。
再說傅豎眼。這豎眼是什么意思?可不是二郎神那種,那個叫豎目。漢字里,這個瞳是指眼黑,目是指眼眶張開露出的部分,睛是指眼球,眼是指整個器官。這四個概念是逐級放大的。所以二郎神只能算是豎目。而豎眼指的是螃蟹眼,眼珠子向外柱突,比如形容怒目瞪視,詞曰:立眉豎眼,便是形容用力瞪視眼球突出的樣子。人瞪眼睛的時候眉毛會豎起來,眼睛是萬萬不會豎起的,只會是突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傳說上古蜀王蠶叢的相貌縱目豎眼,根據目前出土的三星堆面具來看,便是與本文所述一般與螃蟹同款。
這大眼和豎眼都是孝文帝時期勇冠三軍的猛將,并在一處非常有嬉皮(CP)感。在496年前后兩個人官都不大,史實事跡空白,就算補充些軼事也與正史無礙(筆者已經將耳朵塞住,就當是禁得起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