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大師好耳力。
在下蘇我高麗,自倭渡海而來。
不請而來,甚是唐突,望大師恕罪。”
一道身影自暗處漸漸顯形,卻是客居僧蘇我高麗。
“哦?”
這位倭國來的不速之客顯然出乎了馮亮的預料,“不知這位檀越有何見教?”
“可否屋內一敘?”
馮亮并不答話,微笑的指了指棋坪,“檀越可善弈?”
蘇我高麗進屋后小心的掩了門窗,坐在了棋坪的另一端,伸手拈了一粒白子,
“弈道之大,瀚若東洋。
鄙國疏遠,鮮聞竹香。
好在蘇我一族與中土同氣連枝,黑白之事,于吾族倒也并非引龍戲麟之術。
既然大師有此雅興,在下便權當舍命陪君子了。”
“哦?據貧道所知,蘇我氏乃倭國王族庶系武內老君之后,與中土同氣連枝之語,何以當得?”
“哎,當得,當得。
在下聽說大師俗家出自長樂馮氏,那同氣連枝,便更是當得。”
“愿聞其詳。”
“倭與百濟,本出吳太伯,皆承一脈。
倭王與百濟新羅歷代通婚,先高祖武內老君郡望葛城。
葛城域民,僑出三韓。
昔新羅沾解王王子天日槍兵敗,渡海遷居葛城,有女葛城高顙。
高顙嫁氣長老君,其女氣長足姬嫁為王妻。
先王早崩,足姬以王妻身份攝政鄙國六十九年。
葛城諸族因此而顯,朝中重臣,泰半出之。
先祖武內老君本出足姬母家,天恩眷憐,多為倚重。
先祖共得九子,分六氏,曰波多,曰許世,曰蘇我,曰平群,曰紀氏,曰葛城。
諸支子孫,或仕于倭,或衣錦還韓。
葛城氏初代家主葛城襲津彥,為避內禍,借迎百濟弓月君虞朔渡來之機,遁歸三韓。
令門馮氏與高氏并為渤海望族,自然與朝鮮諸國貴胄頗多往來。
葛城一門,多出美姬,成年女子大多渡還本國與皇室通婚,非后即妃。
襲津彥的三男葦田育有一子兩女,長子蟻臣娶了馮氏庶女,有女葛城荑媛,乃是我朝當今太后。
所謂荑媛,本取自河伯馮氏東遷始祖,柳花夫人的名諱。
而葦田的幼女便是家母。
如此算來,那位馮氏夫人也是在下嫡親舅母。
大師如今認為,這同氣連枝一說,可否當得?”
馮亮對于渤海之事自然并非一無所知,蘇我高麗略作講解,他便把要點全串起來了。
高句麗高氏王族本就出自荑姬,在南燕滅國前與馮氏原是睦鄰。
馮家支系與百濟,新羅王族也的確時有通婚。
北燕亡國之時,昭成帝馮弘避往高句麗。
因其聲望隆崇,為高句麗長壽王高璉所忌,被長壽王斬首以媾和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