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是你我八字有何不妥?”
“啊?這個?在下需問過家翁,家師,方才知曉。”
區區一個八字,難道暅之不會算?
莫說暅之,慶云也是學過易的,只是探頭瞄了一眼,便插嘴道,
“算是個中吉,唯一遺憾的是……”,
慶云無意間和暅之目光接觸了一下,忽然察覺到兩道殺氣,知道是自己說錯了話,急忙改口,
“大兇,大兇吶!”
郁悶見慶云忽然手舞足蹈的用手指比劃著,大量了一下高度,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胸,一臉迷茫。
既然是中吉,唯一遺憾的難道是……
想到這里,他默默的將上身的短靠又收緊了些。
只聽,刺啦一聲,這腹部倒是收緊了,可惜那布料禁不住上圍的掙扎,領口一直撕裂到膻中。
慶云兀自邊叫嚷邊比劃,轉頭間,忽然鼻腔涌起一股溫熱,腥氣倒沖。
他立即噤聲回頭,默默的撕下自己一片衣襟。
暅之此時更是像小娘子一樣無措,弄得郁悶也開始有些不自然起來,
“你們中原人,不喜歡,不喜歡大……么?”
話說道最后,聲音已如蚊吶一般。
“不是的,姑娘你誤會了。”
“那就是喜歡?”
郁悶見暅之忙著解釋,開心的一個小雀躍,未料到波濤蕩漾如舟楫般向兩側劃出一對美妙的括線。
這下連暅之的定力也扛不住了,他嗡聲嘟囔著,
“嗨翻(喜歡),自然嗨翻。”
便也轉過身去,在慶云撕破的衣襟處又扯了一道。
“好!既是大吉!那就算定下來啦!”
郁悶從這對難兄難弟之間擠了進來,大大咧咧的攀住二人肩頭。
這一對兒慫貨嚇得各自將頭向外偏去,忙不迭的塞著鼻孔,支支吾吾地,哪里還哼得出半個不字?
》》》》》敲黑板時間《《《《《
關于頗黎,后文提及的會比較少,所以要趕在這一節講個透徹。頗黎,就是中國對玻璃最早的稱呼。關于玻璃制造業,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確實是一直落在世界的后面。
雖然中國自己也有燒制琉璃的工藝,但是不知是因為選料問題,還是因為燒制瓷器久了喜歡在燒成中加入一些黏土質,這種選料習慣導致中國的燒制琉璃在透明性上和西方玻璃大相徑庭。
而玻璃在中亞和歐洲,自公元前一世紀起就有了成熟的燒成和吹制工藝,雖然或多或少的會因為用料不同吸收一些雜色,透明度卻已經和現代玻璃相差有限了。公元3世紀的歐洲和中東地區,都已經出現了許多制作精巧的大型玻璃器皿,包括了花瓶和食具。羅馬玻璃多帶青綠,伊詩蘭玻璃則略呈現一些琥珀黃。
頗黎自西域傳入中國,南北朝之后已經廣為人知。無論是經書,藥典,還是史書,都有記錄。說這頗黎來自頗黎之國。頗黎國具體是哪里?佛家嘗傳在天竺,但是據《新唐書?吐火羅傳》所記“居蔥嶺西,烏滸河之南,古大夏地。北有頗黎山。”頗黎在故大夏之北(中亞偏東北就是阿爾泰山區,偏西北就是高加索山區),和天竺是兩個方向。
唐代以前的書籍都認為頗黎產大秦,頗黎之國,也必在彼方。
如東晉《玄中記》:大秦國有五色頗黎,紅色最貴。
南朝沈約《梁四公子記》:(南宋文帝時期)扶南大舶從西天竺國來,賣碧頗黎鏡,面廣一尺五寸,重四十斤,內外皎潔。置五色物于其上,向明視之,不見其質。(簡單說就是透明的,海路西天竺在今波斯灣海口。)
《唐書》:貞觀十七年,佛菻王波多力遣使獻赤頗黎、綠頗黎。(佛菻又名大秦,既東羅馬帝國。)
結合以上一些因素,和頗黎國在概念和對音上最契合的,就是自公元4世紀開始活躍在高加索以外地區的斯拉夫民族“Policetribes”也就是現在波蘭的前身。那里靠近日后著名玻璃產區,以透明度高,堪比水晶而聞名的波西米亞(Bohemia)地區(說到捷克玻璃制品和施華洛世奇,大家應該就都懂了)。He是一個小舌音,h的發音在拼音的h,x,sh之間是常見的表示地區的詞尾。所以頗黎國大多是從Police抑或Bohe(mia)演化過來的。
那么北魏的時候有沒有頗黎制品流入中國呢?答案是肯定的。
除了上文羅列的文字記錄,中國墓葬考古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玻璃制品為湖南出土的戰國玻璃鑲柄劍,玻璃裝飾上還有印花,應屬范制。但同時期的出土玻璃物件非常稀少,直到北魏時期,由于草原民族對西方的征服,玻璃陪葬品開始成規模出現,在北燕馮素弗,平成北魏舊族,北周隴西李氏族人墓中都有精美玻璃器皿出土,甚至還有些玻璃器通過海上商道流轉到了日本。在公元6世紀初日本古墳時期大墓高屋筑山古墳群,繼體天皇皇女墓中出土過一枚高透明度玻璃碗,現在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的國定國寶之一。這個玻璃碗已經被定性為羅馬工藝制造的玻璃器皿,屬于舶來物。
玻璃器皿和酒文化也是分不開的。唐代《涼州詞》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在葡萄酒文化中,鑒色,驗果肉殘渣,是必要的步驟。這就對酒具的透明度有很高的要求,而玻璃杯無疑就是最佳選擇。盡管當時的玻璃不耐高熱,但是葡萄酒并沒有燙食的傳統,以夜光杯飲葡萄酒乃是當時舶來文化。因此《涼州詞》中的夜光杯,多半指的就是和葡萄美酒,葡萄酒文化一起自西域輸入的玻璃杯。而將之附會為周穆王割玉夜光杯,就是中原文士的杰作了。
本作中為了標定頗黎國的位置,用了去代三萬里的說法。這種說法是按照《魏書》標定法,以代地為參考原點,如《書》中所記:波斯去代兩萬四千兩百二十八里,大秦去代三萬九千四百里等。
頗黎在乞伏西。乞伏,基輔對音。波蘭和基輔是在北魏同時期漸成規模的西斯拉夫部落。在基輔的建國神話中,是乞伏,慶軻,河黎伯三兄弟(Кии,Щекъ,Хоривъ拉丁轉寫Kyi,Schenk,Khoryv)帶著妹妹驪婢(Лыб?дь/Lybid)來到了黑海畔建立了基輔部落,經數百年繁衍,盛于斯時。至于高車,因為后文還有詳述,暫且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