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光石火之間,劍身被緊緊地壓在劍鞘的一側,強行向側方拖拽,劍身和劍鞘間發出了刺耳的摩擦聲。
隨著滄然一聲金屬顫動的鳴音,劍身脫鞘而出,然后忽然彈起,迎向了那抹彩云。
彭城長公主沒有料到對方竟然能在這么短的間隙里將劍拔出,不由脫口贊了聲,
“好劍!”
在武道之中,聲音的應用,有的時候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氣勢,有的時候是為了打亂對手的節奏,但是更多的,是借發聲吐氣,調動全身的氣力。
長公主發了這聲喊,右肩就已經開始如蛇般的扭動,
這種扭動從肩傳到上臂,從上臂傳到肘,從肘傳到小臂,再到腕,到掌,到指,
然后那截羅袖就仿佛成為長公主手臂的延伸,如臂使指,也開始了扭動,便如隨樂起舞的眼睛蛇,扭動著將頭高高揚起。
“騰蛇?”
慶云不禁失聲驚呼。
騰蛇是劉氏內傳秘術,向來不傳外門外姓。
然而彭城長公主居然能如此隨性的使出騰蛇劍意,手中無劍,只憑纏身的三尺綾羅。
劍自下上彈,袖向上翻卷,看上去羅袖是在躲避長劍。
但是劍宗的騰蛇從來不是防守逃命用的劍技,而是萬千殺招中凝練出的最狠毒最致命的殺招。
那截羅袖揚到高處,忽然抖開,散作滿天幻影,
濃云之后必是密雨,密雨斜織恰如天羅。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隨著彭城長公主玉腕翻覆,無窮劍意織作驟雨天羅,直瀉而下!
》》》》》敲黑板時間《《《《《
本篇祖暅之所引黃帝與歧伯關于本神之辯,原文翻譯自《黃帝內經?靈樞?本神》。《黃帝內經》雖然記載的是傳說中五千年前的人物故事,但是出于對殷前文字的學術爭議,其真正的成書時間一直頗受質疑。由于黃帝內外兩經書名最早在《漢書》中被提及,因此其成書年代就被“技術性”地推定為漢代。該書原本散失,幾經整理,目前流傳的最完整的輯本匯編于宋代,因此部分篇幅真偽也曾遭到質疑。但是這篇《本神》曾被魏晉名士皇甫謐引為《針灸甲乙經》的開篇《精神五臟論》。原文無二,可證為漢前原本。
“黃帝問于歧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離藏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因此這段經文是中醫,尤其是針灸術的綱領性觀點之一。同時期的醫書,號稱長生術的《阿育吠陀》更近玄學;埃及《紙草文稿》和巴比倫《診斷手冊》遺憾未成體系。
現代一些“專家”喜歡引用雜經私典中記載的只言片語質疑古代中醫理論,通常是因為他們沒有讀完任何一本中醫古籍得耐心或文字理解力。說到這里,那些從《本草綱目》里翻出床前土孝子衫的人可能會跳出來反駁。別急,別急,我們慢慢來,本節我們先不談中藥部分,談到的時候我們再掰扯這其中的偏見有多大。
本節我們先捋清一件事情,中醫理論究竟是認為心主神明,還是腦主神明,中醫到底知不知道心臟的功能?
廢話!我們還是從數千年前的典籍開始,《黃帝內經?素問?痿論》云:心主身之血脈。《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云:諸血者,皆屬于心。你們說中醫不知道心臟的作用?
是,同樣在《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有這么一句: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可是這《靈蘭秘典論》的措辭,理論和其他諸經大異,反倒是與魏晉以后的道家養氣典籍高度相似。在對中國古代文體演變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分辨正典和偽典其實并不非常困難,一眼望去,胸中了然。《秘典論》曰:“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于毫氂,毫氂之數,起于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從文采上看,這幾乎是宋版《內經》最精彩的一段了。在內經其他篇幅里,歧伯答黃帝一般都是用的陳述句,偶有排比也是某者某也的定義體。可是在《秘典論》中,歧伯忽然就吟起了小駢句,玄之又玄,到頗有幾分《道藏》的神韻。當然,你不認可這個觀點也沒有關系,對于“心主神明”論在中醫學中其實是有明確注解的。
《醫學入門?臟腑》云:有神明之心,神者,氣血所化,生之本也。
這一條非常清楚的說明,心是氣血之心,神明在這里指代的是生命本源。
那些不理解“心主神明”論由來與內涵的“專家”,還專門“辟謠”說《本草綱目》所記:腦為元神之府。不能代表“腦主神明”說法存在,此元神是道家所言“元神”非醫家“元神”。簡直就是一派胡言!
這些“專家”懂醫書還是懂道典?道家醫典《黃庭內景經》明確提出了三丹田的說法,上丹田是泥丸,就是腦(經曰:非各別住俱腦中),腦為髓海,藏神之府。中丹田降宮,即心肺,藏氣之府,是生命本源(經曰:六腑五臟神體精,皆在心內運天經)。不單單神出于心,生命體征均出于心。下丹田氣海,乃藏精之府。三丹田分藏精,氣,神,其中尤以氣為根本,因此生命的逝去既不能稱絕精,也不能叫失神,只有斷氣才是最確切的表達。
綜合理解中醫臟腑觀的話,古人對于心腦認識并沒有存在偏差,數千年來都不曾有。如果有,也都是那些“專家”刻意搬弄是非,指鹿為馬,斷章取義創造出的偽命題。